23. 莫名纠结
将沈溪送走后,妙慧带着清竹去了悟证住持的院子。今早她见师太面带怒意拂袖而去,知道恐怕是因沈溪而起,便过来劝慰。但此刻,师太的房门紧闭,里面隐隐传来木鱼之声,应该是在诵经,妙慧不便打扰,便转头回了自己的住处。
为了方便照管佛女,妙慧亦安置在佛学院内。但她不与佛女们居于一处,而是另有一间院子。说是院子,其实原先是一处库房。院中除了一间寮房,余下的地方便堆放着庵内的各色物品。
她早上搬进来的时候,发现院子已经腾空,房内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库房。
妙慧知道,这次将如此多的佛女悉数安置在庵中,一定给悟证住持和普宁庵增添了不小的压力,仅仅是腾挪和打扫房舍就很费功夫,更不要说还要照顾这么多人的饮食起居了。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悟证住持却将方方面面都想得十分周到,所以今日佛女入庵才会如此顺利。妙慧深感过意不去,她琢磨不如找个机会去与沈溪做个商量,将太皇太后八十寿诞的法会也由原定的大慈恩寺改做此处,也算是她回报这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师太的一点心意。
想到沈溪,妙慧不自觉地又想起了今早那一幕。
自从沈溪从白府的马车上下来,她的眼睛就忍不住向他那边打量。当见到白若珠跟在沈溪的身后,从车厢内探身出来,她一贯平静的心湖就像被投进了一颗石子,骤然间泛起一层微澜。
是惊讶?是意外?还是什么别的,她不敢深究,只觉得心里似乎有点酸酸的。明眼人都能看出白若珠生得并不美丽,但这位姑娘能得沈溪的青眼,或许另有过人之处。两人的举止毫不避讳旁人,说明感情已经很深了。
察觉到自己的神思一直围着沈溪打转,妙慧莫名不解。明明几日前她还对这人避之不及,还在气他轻薄自己,怎么现在却……而他既然已有心爱的女子,为何还要来招惹她呢?难道他真的风流成性?还是觉得她是奸臣遗孤,人人都可欺侮?
妙慧晃了晃头。她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出家人不应该有的纠结,而这纠结竟与情爱有关!她又怕又慌,赶忙取了本桌案上的经卷默默诵念,压制着心头涌起的异样。在俱足无上般若的经文中,她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清竹不知道妙慧的心思,见她开始自修,便上了盏清茶,而后就退了出去。
她这次来,除了照顾妙慧,还有一项隐藏任务。昨日她被严觉叫去十分郑重地叮嘱了一番。严觉让她多留意沈溪的举动,尤其不能让沈溪与妙慧住持单独相处。清竹明白严觉说这番话的缘故,这两人之间像是有什么奇怪的气场,只要在一起,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点事。如今严觉将妙慧交到她手里,她时刻都要醒着神儿,万不可让妙慧出事。
其实,清竹最早就是在普宁庵出家的。当初妙慧从大慈恩寺来到这里避祸,悟证住持担心她认生,便让清竹陪在她身边。清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两人一静一动,倒也是个平衡。后来,妙慧回大慈恩寺时,将清竹也一起带了过去。
此番又回到普宁庵,清竹就像回家一样开心。比起大慈恩寺的局促,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喜欢得很。这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连呼吸都比京城通畅许多。尤其是这里的斋饭用的都是产自山中的新鲜食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她想了可不是一两天了。不过,最吸引她的当属山中的一湖温泉。
鸣鹤山中有一处泉眼,常年热气氤氲,烟雾缭绕,置身其中恍若仙境。传说这里是上古时期的仙人下界之处。这处泉眼恰好就在普宁庵的后山上,泉水日夜滚涌,在泉眼周围形成了一池碧泉。泉水有疗病强身的功效,庵中如有病重的女尼,只消到此泡上一会儿,病症就会轻减不少,比喝汤药都管用。
清竹记得,有一年冬天,山中大雪纷飞,万籁俱寂。她随着妙慧到泉中泡汤,头顶寒冬凛凛,身上却暖意融融,那样的场景她一辈子也忘不掉。
趁着离午饭还有一些时辰,她准备先去探探路,顺道摘一篮野果回来。除了放一些在佛前供奉,再给妙慧留一些,剩下的便献祭给她的五脏庙。
***
“梆,梆,梆~”
庵中敲梆声响起,这是午饭的号令。妙慧放下经书,整了整衣襟,出门向斋堂走去。不多时,佛女们由女尼引领全部来到斋堂前。在一下一下的云板声中,她们逐一进入堂内,依序就坐。妙慧先教唱《供养偈》,接着止念讲授过堂(即,吃饭)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