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开学了
新学期刚刚开始,校园公告栏前很多学生驻足,公告栏里贴着上学期期末就传闻要来的经济学大拿万博达老先生的介绍。
边上还有老师课题组招收八个临时助理的启事。
“到岳宁那里报名?”
“岳宁替万教授招助理了吗?”
“听说万教授愿意来港大还有她的一份功劳。是她做天津菜留住了万教授。”
“岳宁来了。”
岳宁骑着自行车经过公告栏,听见大家叫她,下了车:“怎么了?”
“说万教授的临时助理。是找你吗?”有学生问她。
“对啊!”
“主要做什么?”
“把英文教材翻译成中文。教授帮助内地学校,这些都是给内地学校的资料。”
岳宁替上海的朱教授和万教授建立了联系,朱教授想要海外学校的教材,万教授记住了,来了港城,第一时间就让岳宁帮他把资料给了朱教授。上次回粤城祭拜爸爸,莫伯伯说朱教授正在头疼,资料是好资料,就是他们的学生英文水平太差,必须翻译了才能用。
岳宁让朱教授把资料都退回来,她在港城组织翻译了,再给他送过去。
跟万老师一说,万老师立马想到天津那里肯定也一样,想来天津的老朋友觉得能给他们资料已经很好了。
他也联系了天津的朋友,果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也让对方把资料全部寄到北京立德,总之全让崔慧仪**带回来。
岳宁就揽下了找人翻译的任务。
有人听见帮助内地,意味不明地笑了:“这样啊!”
“做白工,还是给内地做白工?”一个男生冷不丁地说,“说白了还不是舍不得找翻译社吗?”
岳宁笑了一声:“都是经济方面的资料,翻译了对我们自己也有裨益。虽然叫临时助理,不过看起来会有有很多资料,配合时间长了我们肯定要熟手的。大家也考虑清楚,自己愿不愿意帮助内地的发展而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
“凭什么?”
“给工钱的,每千字十港币。”岳宁笑着说,“不算高。而且这个翻译可能真的不太好做,因为专业文件,可能来来**会有多次探讨和修改。”岳宁笑着说道,“反正大家考虑清楚,另外报名之后,我也会面试。”
“就是给了普通翻译稿件的钱,要专业稿件的水准。”一个人说,“我看你给宝华楼练习生的工钱没这么低,而
且暑期还让他们去日本半个月半旅游半选址。条件给得非常要好!你自己领导的项目为什么这么便宜。”
“你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个公益项目,宝华楼是商业项目。”岳宁说道,其实她会通过这次翻译,经济研究课题的组员。
一个女孩子走了过来,“宁宁,你好,我是会计学二年级的赵佳颖,我报名可以吗?”
“宁宁,我也是经济学大一学生,周明轩。我父母来自苏州,我希望可以尽我一点绵薄之力。”
“也算我一个。”
“我也报名。”
“我也是。”
“谁愿意做廉价劳力,就去做吧!”那个男生说道。
“就是,笑**。要真那么爱的内地,还跑出来做什么?干嘛不回去建设你的国家。”
“口口声声说要为内地怎么怎么样,就是不肯回去。”
这两个倒是一唱一和,岳宁看着他们俩:“第一,我真建设自己的国家,我在内地有投资,你不知道?第二,麻烦用脑子,港城几千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土地。中国不会放弃港城,英国政府的一贯策略就是,在一个契机下,退出殖民地的管理。澳大利亚如此,马来西亚如此,印度也是如此,加拿大也是如此。”
“你怎么不提新加坡?新加坡就是独立成国。”
“好像思考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想。新加坡不想进马来西亚吗?新加坡因为大部分人口是华人,所以被踢出来的。中国有这个问题吗?”岳宁对着他翻了个白眼,“不想成为中国港城人的,都在移民了。你倒是有趣的,反过来倒是让我们走。”
“对啊!怎么还不走啊?是去不了加拿大还是去不了澳大利亚?”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愿意帮国内的大学,你是英国人,你不愿意帮,我们也没勉强你。”
这几个被大家给喊了两声,跑了。
“大家愿意来帮忙,我很感谢,下午来我这里填表格,到时候进行一下测试。谢谢了!”岳宁跟大家挥手道别。
她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接下去的两天,她面试了几个学生,把资料分发了下去。自己也开始准备新生演讲。
直到她被学校约谈,她才知道自己那天说的话,引起了学校的关注
会议室的百叶窗滤进斑驳光影,岳宁看着对面三位校董,中间那位指尖敲了敲桌面上的投诉信:“岳同学,有人反映你在公开场合发表‘港城
必然回归中国’的言论,甚至质疑英国对殖民地的管理策略。我们理解年轻人关心时局,但港大作为学术机构,希望学生避免卷入**争议。
岳宁挺直脊背:“校董先生,我只是在陈述历史事实。1842年港岛被割让,1860年九龙半岛,1898年新界租借,这些都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她的声音清晰沉稳,“至于新加坡的例子,1965年被迫独立是马来亚联邦内部**博弈的结果,与中国对港城的**诉求没有可比性。
后排突然传来敲门声,万博达教授推门而入:“抱歉,我来晚了。听说在讨论港城的历史定位?
他慢悠悠坐下,目光扫过校董们:“我教了二十年远东经济史,最反感的就是把**立场凌驾于学术之上。岳宁同学引用的是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里的考据,难道我们学校认为这本书有**倾向?
校董们面面相觑。万博达从公文包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刚收到的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1968年驻港总督报告里明确写着‘维持殖民统治的成本已超过收益’。学术讨论而已,怎么就成了**争议?
岳宁见气氛松动说:“我组织翻译经济资料,也是希望搭建学术桥梁。内地学生用我们翻译的《发展经济学》教材,学习的是英美体系下的经济学观点。现在英美的大学很多都开设了特别奖励,给内地的学生。我倒是觉得我们学校,作为离大陆最近的英国教育体系里的学校,也应该开始资助中国内地学生来港读书。那几位同学说出那样的话,我只能说,他们鼠目寸光。现在出来读书的内地学生,只要回去的,都会成为未来三四十年,各行各业的精英。
西方这个时候拉拢中国,不就是要对付苏联吗?岳宁没说这话,但是她相信校董能懂她的意思。在这样的前提下,西方根本不会坚持不放港城。
几位校董互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