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索吻
第47章索吻
【“姑娘姑爷吃饭啦。”】
翌日一早许栀和带着秋儿按照隔壁丁娘子所说的地方走去。
城西的王牙婆做着院宅女使、丫鬟的生意也管着租赁长工招帮工的活儿。她在应天府算是出了名的牙婆
王牙婆的院子门口站着好些人许栀和扫了一眼目不斜视地领着秋儿穿过熙攘的人群。
听闻她讲明来意负责招待的女孩奉了两杯茶过来笑眯眯地道:“娘子在此稍后今日人多王婆婆待会儿才能过来。”
许栀和应了一声。
约莫半盏茶之后一个身穿着墨绿色短袄靛蓝色的长裙的妇人捏着手帕走过来结合先前的了解这便是王牙婆了。
“娘子上我们这儿来可真来对了地方”王牙婆来的路上就听手底下的丫鬟说明了来意“您瞧瞧这五个丫头看着年纪小但都是一等一的机灵。都是良家不过父母清贫才把人送来做长工你要是选中了每个给八百铜子介绍银就得了。”
许栀和的目光落在面前的一排女孩身上。
来之前她就在心中想过若是请年长有经验的婆子遇到好说话的倒是还好要是遇上胡搅蛮缠、倚老卖老的秋儿孤身一人留在这里免不得要受欺负。所以选同龄的最好秋儿有见识她展露一二能收服她们。
秋儿也没羞怯这是在为她以后选帮手她自然十分谨慎地对待这桩事。得到许栀和的颔首示意后她上前两步一一与其对视其中三个人不卑不亢有一个闪闪躲躲另一个倒是没闪躲只是她年纪在其中最小静不下心来刚站了一会儿就忍不住左顾右盼。
秋儿心中有了决断她抿了抿唇一字一句道:“招人做工不是请人上门过好日子会不会倒是次要最要紧的是踏实认真勤劳能干要是被我发现了偷奸爽滑头的一律重新送回王婆婆这边。”
她特意用的王婆婆而不是市侩的王牙婆。
王牙婆心底听了这话怎么想不知道但面上眯眼笑着“这是自然她们若是不称心意姑娘尽管送回来就是。”
秋儿得了王牙婆的保证笑着朝她微微俯身然后在人群中点了两个。
她没选那个活泼好动的也没选躲闪畏缩的。剩下的三个人中她选了选最后选择了手上带着薄茧的。
选完后秋儿许栀和福了福身“姑娘就选择这两个吧。”
许栀和和她的想法差不多,剩下三个大差不差,秋儿选定后,许栀和便看向了王牙婆,从袖中拿出介绍银。
王牙婆接过装钱的荷包,笑容更真切了,一扭头发现那两个被选中的丫头,连忙招呼道:“还傻楞在那儿作甚?快来拜见新主家。”
被选中的两个女孩留下,其他人又被引着离开。
听到王牙婆的话,两个女孩同时上前一步,对着许栀和道:“见过主家娘子。”
许栀和颔首,签字画押后,带着新加入的姑娘和秋儿一道回去。
两人是良籍,只是为了家中生计出来与人做工,挣苦力银子。许栀和手中握着两张新签完的“劳务合同”,偏头轻声问她们:“你们叫什么名字?”
她的声音柔和,却又不甜腻,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两个女孩原先都是在家中帮忙,并不熟悉帮工流程,听到许栀和的问题,立刻打了精神。
左边的一个道:“我叫翠雁。”
右边一个接着道:“我叫做小槐。”
见其他三人有些诧异地望向自己,小槐脸上有一丝腼腆的笑,不过声音却清脆,“我小时候体弱,爹娘当心我活不久,给我取了个槐字,镇一镇……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儿。”
后来过了十岁,她算“养住了”,爹娘也想过换一个正式的名字,但那时候三妹妹刚出生,弟弟也嗷嗷待哺,爹娘为了全家的口粮早出晚归,就一直耽误了下来。她听了这么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叫法。
她的语气逗趣,小时候爹娘对自己自然是极好的,后来家中多添了弟弟妹妹,她便从无忧无虑的小孩儿长大了,要给爹娘分忧了。
许栀和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个原因。”
无论达官贵人抑或是平民百姓,对自己孩子的名字都是极为重视的,饱含长者对晚辈的祝愿。若是用一些“不详”、“寓意不好”的字,则一般是图“贱名好养活”,也是父母的爱。
微顿,许栀和道:“我姓许,日后你们称呼我为‘许娘子’即可,这是秋儿,也是你们日后的掌柜,在铺子里,一切要以秋儿的话为准。”
“许娘子安好。”翠雁和小槐先向许栀和问礼,然后又看向秋儿,“秋儿掌柜好。”
秋儿第一次被人称作掌柜,脸红了红,但是还算镇定地应下了。
许栀和说到此处就停止了,昨日夜里,她已经和秋儿商议了两个人的月钱怎么算,以及若是做的好,每个月给盈利的几厘当作奖金——铺子越好,奖金越高,奖金越高,她们对待和乐小灶,才会真正上心。
这些事情,她一个即将离开的人说自然可以,但是如果由秋儿来开这个口,她们则为更
加信重秋儿。
回到和乐小灶需要经过府前大街许栀和路过应天府衙门的时候对翠雁和小槐道:“你们在外面稍后片刻。”
两人点点头。
秋儿看着许栀和的身影猜测着难道上次来取偿银出了岔子?不管了先跟着姑娘进来再说。
府尹循例外出巡查今日正堂中理事的是一位暂代司法的推官见到有人进来问了句“何事”。
许栀和在自己的袖子中掏了掏拿出两张折好的纸“我来给她销去奴籍。这是她的身契以及一份放良文书。”
她话音刚落秋儿便震惊地转过头呆呆地看着她。
推官抬眸朝她望了一眼接过身契和放良文书看完后有些诧异。
宋律中确实写明了主家可以通过自愿撰写放良文书使得从前因为债务、逃难而来的奴婢奴才重新从奴籍转为良民因犯罪从而贬为奴籍的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裁决。昨日夜里她特意详细地问了陈允渡确认无误后根据他的指示写下了这篇放良文书。
许栀和语气平静
推官重新低头看了一遍放良文书他在这个位置上看过不少买卖奴婢甚至两家因为几个奴婢大打出手的这放良倒是真见的不多……第一次就能把放良文书写清楚想来是专门询问了懂这些的讼师。
“娘子说的对。”推官点了点头他站起身熟练地在身后的柜子中找到户籍所在从中取出一个木盒拿出一张良民户籍然后重新写下她的信息。
时隔两年她又恢复了良籍。
秋儿快速地眨动着眼睛怕自己的眼泪不争气。
推广瞧了一眼也不禁笑笑这样的好事确实值得高兴。
信息都已经填完还差了一个户址推官刚问起秋儿便快速地回答:“太平州水阳县临桥坊。”
她回答的如此之快以至于其他两个人都愣神了片刻。
许栀和率先反应过来水阳县临桥坊正是她和陈允渡大婚的住所。
推官顿了顿问:“太平州?”
秋儿肯定地点点头。在她的心中家不是汴京城月赁二十三两的宅院也不是应天府的铺子而是有姑娘在的地方。
就算以后姑娘迁了她也一道跟着迁去。
推官确认之后再没旁的疑问写完后走到主位上拿起放在左上角的印章重重地在上面落下一个印。
……
许栀和让秋儿自己收好了自己的籍契见她还低垂着眼眸笑着伸手捏了捏她的脸“方梨的奴籍很早之前就被销了只是当
年府中丫鬟众多小舅说怕方梨遭人眼红也怕方梨惹了大娘子的眼故而一直未曾提起……到了汴京之后事忙一直没来得及和你说好在现在也不算晚。”
秋儿跟在她身后点了点头。
两人走出去等候在外面的翠微和小槐围了过来见两人神色自然跟着一道回了和乐小灶。
赶在午时之前秋儿讲清了两人需要做的事情就忙活开了。
昨日正把来往食客的好奇心勾了起来打铁趁热她懂得这个道理。
许栀和、陈允渡和良吉在饭好后简单吃了一点
三人拎着包袱出去又回头望了一眼随着日上中天越来越多的食客朝这边聚了过来柜台前的秋儿和昨日一样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一位位接待。
翠雁和小槐一开始有些慌张后来很快就适应了下来。择菜、盛菜、洗碗再加上个从明日清晨开始准备当天要用到的肉菜算不上多难。
她们适应得很快。
许栀和又看了一眼放下了帘子对车夫道:“走吧。”
……
夏日天黑得晚众人回到汴京的时候最西边的地平线上还能看见泛着的微弱红光。
不过很快这点光线被黑夜所吞没只留下了沿街璀璨明亮的灯火。
到了巷口马车停下许栀和睡了一路被扶下马车的时候整个人还有些晕晕乎乎的。
门口悬挂的中秋灯笼还没下不过里面没有红烛了月辉轻柔地落在洒银纸的纸面上呈现出一抹暗银色。马车的车轱辘声传入了院子中方梨放下了手中的线团迫不及待跑了出来。
看见许栀和下了马车她立刻贴近“姑娘。”
许栀和揉了揉自己的脑袋不知道自己这算是睡多了还是睡姿不对身上泛着一股绵软酸痛的感觉。听到方梨的声音她有气无力地嗯了一声“我回来啦。”
方梨搀着她微微向陈允渡俯身“姑爷。”说完扶着许栀和回到了院子中。
姑娘肯定还没用晚食方梨心中记挂着事将许栀和扶到床上坐下后连忙小跑了出去去准备晚饭。
许栀和则懒洋洋地靠在床头小口打着哈欠。
门外响起了良吉的劈柴声离开的时候他劈了一堆放在厨房外头一日三餐柴禾用得快他还要再补些。
陈允渡从门外进来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水。他将一方柔软干净的帕子放入水中浸湿然后双手拧干展开后叠成小方块。
许栀和望着他的动作见他过来微微抬起来脸还乖巧地闭上了眼睛。
睫毛浓密卷翘微微颤抖像春日里不经
意间绿色叶尖中探出脑袋的粉花。嘴唇也因为后面几日的及时喝水,恢复了红润鲜妍的颜色。
许栀和自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动作有多像索吻。她只是有点累了。
意料之中的,温热的毛巾覆盖在了她的脸蛋上,随后是轻柔地擦拭,从两颊到额头、再到眉心、下巴。
然后重新浸润挤干,将第一遍没有注意到了的地方擦了擦。
直到水声再次响起来,许栀和才缓缓睁开眼睛,回程路上虽然坐在马车中,但她还是觉得有细碎的、被马蹄扬起的尘土沾到了她的面上,现在擦拭干净了,她心里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忍不住流露出一抹轻松而悠闲的笑。
她双手撑着往后坐了坐,将两条腿微微悬空,然和就着床沿轻轻摇晃着双腿。
裙摆随她的动作舞动,浅杏色的莲叶边下偶尔出现她素色的鞋尖,然后随着后晃的动作被重新盖住。
陈允渡将用过的水端出去,片刻后折返回来,许栀和还保持着原先的姿势,双膝上多了一本书。
她抱着书,却没有在看,像是随手拿在了手中,见到陈允渡回来,她歪了歪头,唤道:“官人。”
听着她轻软的嗓音,陈允渡微怔,略顿,才询问地看向她:“嗯?”
“帮我拿下镜子。”许栀和说。
从床榻到梳妆台只有几步距离,但是她好像被床绑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陈允渡走到梳妆台前,按照许栀和的指示把铜镜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中。
眸光掠过放在床旁边架子上的桂花。这枝桂花还是许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