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猪皮胶
第68章第68章
【猪皮胶】
长夏端着旧竹匾来到后院柴棚。
前头柴房里都是劈好后一层层靠着墙摞整齐的木柴条。
干净稻草也在里面整齐码了一堆,有时下大雨,外头草垛湿的太厉害,就从柴房取软柴。
柴房里头也放了点杂物,譬如尚未晒干的枸杞子、小蓟还有一些野菊花,都用大竹匾盛着,直接放在柴堆上,太阳好时就端出来翻晒。
后头柴棚简陋,只搭了茅草顶棚,两边各挂了张旧草席,勉强挡挡雨雪。
棚底下堆着一根根尚未刨解的粗树干,以及裴灶安和窦金花平时捡回来的各种树枝。
“咕——咕咕。
长夏朝着柴棚里头唤了几声,没什么动静,倒是猪圈那边传来一阵猪哼哼。
他把旧竹匾放在地上,看一眼鸡圈鸭圈,都好着,没有鸡鸭跑出来,他转身往前头走。
竹匾里,剁碎的菜叶和谷糠拌在一起。
不一会儿,从木头堆的缝隙里钻出一只竹鸡,它警惕地看了看周围,发现没人,这才飞快扑过去,一啄一啄吃食。
两只竹鸡活了这一只。
那只脖子渗血的,即使糊了草药,挨到第二天就只剩一口气,被裴曜干脆利落地杀掉放了血,早进了裴家人肚子里。
这只翅膀被打伤,陈知割了些小蓟捣碎,给上了药、喂了水和食,别的也没多管,不想竟养活了。
尽管有高高的院墙挡着,鸡一般飞得不高,但陈知还是怕它扑腾着翻过墙,就给剪了羽毛,放在后院喂养。
东厢房屋檐下,裴曜正在泥炉上搅猪皮胶。
炉膛里燃着细细的火苗,他手中握着木杵,不断搅动、碾磨陶锅里的猪皮。
猪皮处理干净后,经过几天浸泡,又上锅蒸了许久,已然软烂,在锅中加了少许水边煮边搅,汤色渐渐白浓。
猪皮是他前几日去赵李村屠户家买的,再加上自家存留的一块猪皮,足够熬出来半罐猪皮胶。
长夏走过来,看一眼陶罐里的汤水,知道快好了,就从灶房取了麻布,铺在一个木盘里。
不一会儿,裴曜将陶罐端下来。
长夏顺手把烧水的大壶放上去,让这点小火慢慢煨着,这一时半会儿随时都有热水喝。
裴曜把陶罐里的汤水和猪皮一同倒在摊开的麻布上。
木盘四边高约两寸,较深,滤出来的白汤正好滴滴答答流在里面。
裴曜用力捏了捏被麻布包裹的猪皮,将汤水挤出来。
老黄狗和白狗在院里转悠,时不时看过来。
蒸煮猪皮时散发出香味,它俩舔着嘴巴,从喉咙里发出呜咽声,一副嘴馋
的模样。
长夏见他不再挤捏问道:“好了?”
“嗯。”裴曜应一声。
长夏这会儿没事顺手就将木盘端起两边都倾斜了一下好让猪皮水均匀铺在盘中。
见不用自己管裴曜拿了小铲子拎着还在滴答流汤水的麻布往前头菜地走。
两只狗一边闻地上的水迹一边跟着他。
自打盖了房菜地和院门不再是简单的篱笆墙都是泥墙。
菜地角落一株红月季正盛开。
裴曜在墙角找到一个小黑陶罐将猪皮倒进去将盖子扣紧放回原处。
见白狗嘤嘤叫他一巴掌拍在狗厚实的身躯上说道:“不许动罐子。”
白狗尾巴耷拉下去。
这棵月季种了好几年陈知和窦金花都挺喜欢不许狗乱刨乱咬它俩都很识趣。
猪皮虽然蒸过也煮过但之前泡过石灰水裴曜不打算给狗吃。
陈知出门前交代过让把猪皮塞进罐子里沤一段时日就能给月季上肥用了。
即使嘴馋白狗看一会儿黑罐子不甘心的叫两声才转身离开。
裴曜回到院里长夏说道:“我放西厢房了柴房和杂屋东西杂乱灰大一点西厢房干净。”
“好。”裴曜点点头。
家里这会儿只有他俩缸里水挑满了后院的牲口家禽都喂了裴曜便进屋拿了没做完的木雕出来坐在屋檐下一边吹风一边雕琢。
如今他做木雕成了正事一旦动手裴家没人会打搅。
长夏也从屋里拿了活计出来是给裴曜做的一身新衣裳已经裁剪好了这两天正在缝制。
长夏想赶在八月十五前缝好只要有空手中针线就忙个不停。
白狗没吃到香喷喷的猪皮有些闹脾气发出呜呜嘤嘤的细细叫声但没人管它。
它在院里溜溜达达转一会儿最后找了处地方趴下打盹。
老黄狗没它那么馋知道吃不到早就躺下晒太阳了。
秋风和煦。
长夏低着头一道道针脚缝的细密整齐。
裴曜吹掉木屑麻雀翅膀渐渐有了羽毛的轮廓他看一眼长夏又收回视线安静干自己的活。
西厢房的猪皮胶是为了做木雕用。
裴曜做木雕常常是一只整体的不过偶尔也需要用胶粘一粘之前熬的用完了这几天恰好要用到便抓紧熬了。
猪皮胶是乡下最容易得的东西。
其实和水晶脍差不多都是猪皮熬的不过处理的时候略有不同。
猪皮胶熬好后晾一晚上也会凝固成晶冻状。
他常常是切成小块放进罐子里搁在阴凉处需要用的时候拿一
块出来,很是方便,不用在里头抠挖。
小块的猪皮胶热化了就能粘物件。
不止他做木雕要用到一点猪皮胶,家里想粘东西,来不及熬浆糊了,也能随时取用。
两人一坐就是小半个时辰。
日头渐渐大了。
陈知和裴有瓦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
长夏连忙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给他俩舀水,好洗手洗脸。
今天裴灶安套了驴车,带窦金花回娘家转去了,要到傍晚才回来。
陈知洗干净手,一边用布巾擦脸一边说:“方才碰见丰年他娘了,一脸的喜意,说丰年的日子定下了,就在冬初,那会儿还不冷,秋收也忙完了,正好闲下来。”
裴曜手里的活停了,笑道:“昨儿碰见丰年,他也跟我提了一句,只是没细说。”
陈知将布巾搭在架子上,又开口:“我听说,小荣的好事也快了,明年或许就能成亲。”
他口中的小荣正是裴荣,因裴荣幼时长得偏小,大人玩笑似的喊小荣,渐渐就叫开了。
不过同龄人之间要么连名带姓喊,要么喊荣子,少有“小荣”这个称呼。
这会儿不到做饭的时候,小方桌放在堂屋外面的屋檐下。
长夏倒好茶水,又从灶房端出来一碟米糕放在桌上,才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