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先贤之风
萧砚舟失笑,取出礼盒推过去:"一点心意,山长莫要嫌弃。"
陈鸿儒打开一看,眼睛一亮:"龙井?还是新茶!"
他迫不及待地泡了一壶,闭眼轻嗅,"好茶!"
萧砚舟笑道:"知道山长爱茶,特意带的。"
陈鸿儒满意地点头,忽然想起什么,皱眉道:"对了,听说你没入翰林院?"
萧砚舟苦笑着摇头:"阴差阳错,被人摆了一道,发配出京了。"
"什么?"陈鸿儒猛地站起身,茶盏"啪"地摔在地上,"谁敢动老夫的学生?!"
萧砚舟连忙扶住激动的老山长:"山长息怒。其实...出京未必是坏事。"
陈鸿儒气得胡子直抖:"糊涂!翰林院才是青云路!你可知..."
"学生知道。"萧砚舟轻轻打断,眼神却异常清明,"但山长可还记得当年教导我们的话?'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皆可为国'。"
陈鸿儒一怔,缓缓坐下:"你当真甘心?"
萧砚舟为老人重新斟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学生虽然不甘心,但谁说出京不能干出一番事业。"
正说着,门外传来嘈杂声。
"山长!学子们都在讲堂等着了!"一个助教探头进来,"萧状元......能否请他去讲几句?"
陈鸿儒看向萧砚舟:"如何?给师弟们传授些心得?"
萧砚舟苦笑:"山长,我哪有什么心得......"
"少装模作样!"陈鸿儒直接拽他起来,"走走走,别让学子们久等!"
青州书院的讲堂内早已座无虚席,连过道都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学子。
萧砚舟一进门,便迎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陈鸿儒站在讲台前,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今日有幸请到萧状元回书院,与诸位分享读书心得。"
他转头看向萧砚舟,"砚舟,请。"
萧砚舟无奈,只得走上讲台。
台下上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满是期待。
他清了清嗓子,苦笑道:"说实话,我没什么特别的心得。"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萧师兄太谦虚了!"
"状元郎怎么可能没心得?"
萧砚舟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可知,读书是为了什么?"
学子们面面相觑,有人高声道:"为科举入仕!"
另一人反驳:"为光宗耀祖!"
还有人喊:"为治国平天下!"
萧砚舟微微一笑:"诸位说的都对,但读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他顿了顿,朗声道,"读书,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话音一落,满堂寂静。
随即,掌声雷动!
"好!"
"说得好!"
学子们激动不已,纷纷提笔记下这句话。
有人甚至直接站起来,高声问道:"萧师兄,如何才能做到您说的这般境界?"
萧砚舟沉吟片刻,道:"读书不在死记硬背,而在明理。理明则心正,心正则行端。"
"那您当年是如何读书的?"又有人追问。
萧砚舟心中苦笑——他总不能说自己过目不忘,从不起早贪黑吧?
"我......"他斟酌着词句,"我读书时,喜欢先通读全文,领会其意,再细究字句。"
"就这么简单?"学子们一脸不信。
萧砚舟摊手:"读书如吃饭,细嚼慢咽才能消化,狼吞虎咽只会噎着。"
台下哄堂大笑。
演讲结束,萧砚舟站在书院回廊下,望着三三两两散去的学子,忽然问道:"对了,陆明如今可在书院?"
身旁的学子闻言一愣,随即露出几分尴尬:"萧师兄还不知道?陆师兄他......去年院试又未过,已经回乡去了。"
"又未过?"萧砚舟指尖微微一颤,眼前浮现出那个总是最早到学堂、最晚离开的清瘦身影。
陆明在书院时已是出了名的刻苦,晨起诵读时总能在梅树下看见他冻得通红的手指。
那学子叹了口气:"陆师兄去年放榜后,他一个人在榜前站到天黑。第二天就收拾行囊走了,连辞行都没来。"
说着压低声音,"听说回乡后开了间私塾,教蒙童识字为生。"
萧砚舟望着廊外飘落的梧桐叶,很是感慨。
"科考之事,原就是如此。"陈鸿儒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苍老的声音里带着看透世事的平静,"每届放榜,有人金榜题名,就有人名落孙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