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对人不对事的太子
京城的太子,收到了顾道的第二封奏折,是被送谕旨的钦差带回来的。
满心欢喜的他,以为是顾道屈服的奏折,立即拆开一看,六个大字刺入眼眸
‘请杀孙执中折’
顾道的字非常好,已经有了宗师风范,只不过这六个让太子无比反感。
好你个顾道,既然已经收到孤的谕旨,竟然还要**孙执中。
你为何出尔反尔?
你给孤的那个棋谱,不是暗示要服从朝廷,服从孤了么?
为什么现在又搞这一套?
太子强忍着内心的不适,慢慢地把奏折阅读下去,终于有些震惊了。
箕子七州的流民,竟然劫掠村镇?
当他读到女子被剥光关进屋子,随时被拉出去**,甚至幼童也不放过。
男子则被剥光衣服,驱赶到冰天雪地冻死,甚至为了去了随意开肠破肚。
这些惨状顾道只是寥寥几笔带过,但是太子已经能否感受到其中的惨不忍睹。
他转头看向钦差。
“你亲自去了辽东,可曾看到箕子七州的百姓?”太子问道。
“殿下,臣是在战场上追上顾公的,目睹了那些流民所为。”
“顾公为了让我看到最真实的情况,让我亲自带兵去收复了几个村子。”
“箕子七州来的不是百姓,他们禽兽,不,禽兽也做不出他们的行径。”
钦差跟太子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他的亲身和亲眼所见,那些被劫掠的村庄的惨状。
太子脸色沉重起来,这种状况是他没想到的。
不是没想到,几位重臣提醒过他,很可能会出现这种状况。
流民在辽东变成了流寇。
“孤知道了,这次去辽东辛苦,你下去吧。”太子吩咐道。
钦差告辞。
太子脸色有些凝重,让辽东子民遭受劫掠,绝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现在事情僵住了。
他已经处罚过孙执中了,也发出了让顾道接受流民的谕旨。
如果现在更改。
那就证明孙执中错了,朝廷错了,他这个监国的太子也错了。
而且一开始,朝廷几位重臣是明确反对的,是他力排众议,非要这么做。
这将是对他威望的巨大的打击。
“你既然已经选择低头,就应该知道替朝廷分忧,替孤分忧。”
“悄悄处理了就好,你现在这又是什么意思?”
“还让孤的钦差亲眼去看,又是请斩孙执中,你这故意想让孤难堪么?”
太子心中一股怒火升腾。
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顾道给耍了。
他本想召六部尚书来讨论,可是仔细一想好像没有必要了。
兵部尚书高岸赌气病休中,户部尚书顾云璋乞骸骨回家了。
礼部尚书孙执中在箕子国,而且被顾道**。
刑部尚书李渠对孙执中本身就有意见,让他来讨论,什么意见可想而知。
工部尚书赵谦是自己提拔的,自己说什么他就附和什么,问不问都一样。
剩下最重要吏部尚书温尔雅,此人是袁琮的弟子,跟顾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问他,肯定向着顾道说。
太子想了一圈,意识到,这件事讨论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决定。
是处罚孙执中,同意顾道剿灭流寇?还是坚持下去,让顾道继续接纳流民?
处事不明,问黄先生。
于是今天,太子又想吃牛杂面了,再次来到牛杂面馆与民同乐。
“殿下,从箕子七州进入辽东的,是流寇还是流民其实不重要。”
“纵然流民转化为流寇,也并不是全部转化,大部分应该是好的。”
“杀光了坏的,好的一样可以就地安置。”
“可顾公这奏折上,一味强调辽东惨状,强调要杀孙镇抚,要杀流寇,却只字不提赈济。”
“这是一种试探,上次他已经暗示愿意顺从,现在同样是试探您的态度。”
"这一次要是顺了他的意,不但会损害殿下的维威严,他以后会更蹬鼻子上脸。"
“所以,应该下谕旨斥责,就说把流民当流寇剿灭,是在杀良冒功。”
“命令他立即停止杀戮就地接收流民,否则就是对朝廷心怀怨怼。”
黄士及的语气十分严厉,以至于太子都有点担心,这样是不是过头了。
而且这不是罔顾事实,欲加之罪么?
看他脸上有些犹豫,
黄士及有加了一把火。
“殿下,现在您跟顾公,就是各自绷了一股劲儿,谁先松了,谁就输了。
“如果殿下输了,威望必然遭受重击,那些重臣就会步步紧逼,您就是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