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无形的风波
第九十章无形的风波
秦源又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化解了一场无形的风波。
他没有站队,没有说教,只是让那位未来的皇帝亲眼看到了人间。
而那位未来的皇帝,也从此与他这位老师,建立起一种远超寻常师生的、牢不可破的信任。
李弘知道,这位太傅将是他未来最坚定的盟友。
《大唐时报》。
这份由秦源一手创办的报纸,如今已经是整个大唐发行量最大的读物,可秦源对它很不满意。
他坐在长安城最有名的一家茶馆里,看着邻桌几个商人。
他们人手一份《大唐时报》,却只是草草看了头版上朝廷的公告,就将那张印着油墨的纸随手丢在一边—垫桌子、擦手,什么都有。
在他们眼里,这报纸除了看看朝廷有什么新动向,就再没别的用处,枯燥乏味。
秦源摇头:这可不行。
一张只刊登官方公告的纸,那不叫媒体,那叫“**”。
它应该是刀,是剑,是能引导思想、塑造文化的无形利器。
回到格物总院,秦源召集了报社所有主事,他要对《大唐时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版。
“从明天起,报纸扩充为四大版!”
秦源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
“第一版‘朝闻天下’不变,专门刊登朝廷政令。
第二版‘格物新知’,用一问一答或讲小故事的方式,向百姓解释天为什么会打雷、铁为什么会生锈、人为什么要勤洗手。
要写得有趣通俗,让一个只在蒙学读过书的人,也能看懂。
第三版‘万国纪闻’,把‘探索号’船员的航海日志整理出来,当成故事一天登一段。
百姓想知道大海的另一边是什么样,我们就告诉他们!”
主事们连连点头,这几个版块都很有新意。
“那……第四版呢,太傅?”
秦源的嘴角勾起一丝神秘的微笑。
“第四版,叫‘长安风月’。
我们要开始在报纸上,讲一个很长很长、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故事!”
第二天,全新改版的《大唐时报》上市。
百姓们惊奇地发现,报纸变好看了。
有人在“格物新知”里第一次知道,原来打雷是天上的“电”在作怪,不是雷公发怒。
有人在“万国纪闻”里读到天竺国有会**的大蛇,还有皮肤像黑炭一样的人,惊奇得合不拢嘴。
但最火爆的,是那个全新的“长安风月”版。
上面开始连载一部闻所未闻的小说—《狄仁杰传奇》。
故事从一个偏远县城的一桩灭门C案开始,所有人都以为是恶鬼作祟,官府束手无策。
新上任的县令狄仁杰,却不信鬼神,他只信证据。
他通过观察死者的伤口,推断出凶器的形状;又通过勘察现场的脚印,分析出凶手的人数和身高。
他用一种被称作“逻辑”的东西,一层层抽丝剥茧,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串联在一起。
故事在最关键的地方戛然而止,结尾只留下一行小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报分解!”
“没了?”
“这就没了?!”
整个长安城都炸了。
无论贩夫走卒还是王公大臣,所有看过报纸的人心里都像有只猫在挠—凶手到底是谁?是那个看似柔弱的遗孀,还是那个贪婪的管家?
第二天,《大唐时报》的销量翻了十倍。
印刷坊的机器日夜不停,印出来的报纸依旧一抢而空。
一个星期后,在茶馆里高声讨论狄仁杰的案情,已经成了长安城最时髦的事情。
甚至连李治,都成了这部小说的忠实读者,他还在朝会上公开对百官说。
“那个狄仁杰,断案之法很有章法,凡事都要讲证据、讲格物,而不是凭空臆断。
诸位爱卿,都该学学!”
皇帝的金口玉言,更是为这部小说添上了一把最旺的火。
秦源成功了。
他用一个精彩的故事,将“逻辑”“证据”“实证”这些格物学的核心思想,像一颗颗种子悄无声息地种进每一个大唐子民心里,这比在课堂上讲一百遍道理都管用。
报纸的影响力大到了连秦源都有些意外的地步,自然也引起了某些人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