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翻云覆雨手谋定天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翻云覆雨手谋定天下
这次饭局只花几十两银子,效果却是可观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成千上万倍地回馈他们。
三人觉得这次吃饭意义重大,没白花钱。
饭局结束,他们送祖宗似的送走赵婴和尹千秋,回去安排工人开足马力,朝死里印刷这三本书。
可以预见的,这三本书一定成为教材,将来的需求量将是天文数字,不提前存货,到需要的时候能把工人累吐血。
吃完饭,尹千秋回到县衙后院,找来师爷商量,怎么向礼部推荐这三本书,才能提高成为教材的可能,最好是一锤定音,不要产生那么多波折。
师爷建议给礼部写信推荐这三本书,要牢牢抓紧两点,一是忠君爱国,二是宣扬儒家思想。
皇帝虽坐拥天下,却也怕百姓**,怕有人起来推翻他的统治。若下面的读书人编写忠君爱国的教材,他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不在全国推广?
通过科举考上去的官员,对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感情。教材中宣扬儒家思想,宣扬儒家学说,一定会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
有了这两个大前提,再让左丞相推一推,拨一拨,想不红都难。
尹千秋深以为然,称赞师爷所说极是,于是,二人商量着,写下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称在宝丰县内发现三本儿童读物,适合当成私塾教材,在全国推广,借此以教化百姓学儒家学说,信奉儒家思想,从而忠君报国,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并把这三本书与信共同寄给礼部尚书乔一浮,征求他的意见,看是否合适全国推广。
之后,又给师父何敬之写一封信,称最近推荐三本书,想办法使之成为私塾教材。现寄三本样书,麻烦老师看一看,关注一下这件事,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学生感激不尽。
礼部尚书乔一浮是清流官员,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才成为尚书的,对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他收到尹千秋的信,首先被信中的饱满的感情所感染,使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三本书究竟厉害到何种程度,以至于他这样夸奖它们。
当打开三本书:“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熟悉又陌生的内容迎面扑来,他被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所感动,又被书中的插图所吸引。
三本书没翻完,他就确定,这三本书若成为教材,一定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
如果礼部促成这件事,一定会受到夫子和学生的爱戴,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无话可说。
书中的内容是劝大家忠君爱国的,难道皇帝不想要这样的子民?
怕是做梦都想吧?
与此同时,左丞相何敬之也收到了尹千秋的信,知道这三本书是好徒孙赵婴编写的,若是成为全国私塾的教材,师生跟着一起光荣。
徒孙出风头了,还用说师祖吗?
于是,这天上早朝的时候,皇帝问下面官员有无要事上奏,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乔一浮捧着玉圭赶忙站出来,声音激动地说:“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有事上奏。”
他大力称赞宝丰县令尹千秋政绩斐然,向朝廷推荐了三本好书,适宜于全国推广,成为法定教材。
还拿出三本书,挑选精彩的片段,当场朗声念出来:“君则敬,臣则忠。”
“我中华,礼仪帮。讲文明,国运昌。”
《弟子规》中忠群爱国的句子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讲究仁义的句子则是:“入则孝,出则悌。”
礼部尚书乔一浮是清流党,平时热心控制皇帝的权力。皇帝对他说的内容本不太感兴趣,几本幼稚的童书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以前没有这三本书,私塾不也照样教出科举状元?难道没有张屠夫,就吃带毛猪?
真是搭戏台,卖线头,花架子挺多。
但是,乔一浮的发言,连续得到三位举足轻重的官员站出来支持,皇帝也打起精神,让他把书送上去,他要看看好在哪里。
一看不得了。
书的内容虽简单,插图却丰富,很有吸引力,符合孩子们发展想象力。在他们最热情看书的时候,加上一两句忠君爱国的句子,会深丶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灵魂深处。
若天下读书人都读这样的书,还怕国家不富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