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双章合一◎
谢九仪这边也的确支撑不住了,许次妃当年很能拉拢人心,她兄长声称拿了魏王的亲笔信,拥护魏王二子李执。当时有一部分在谢九仪那里混的不如意又没捞到好处的人,当然又投了许家兄妹,他们甚至得到卫铎许多承诺,只要他们里应外合,日后让魏王次子李执做继承人。
这样的人寻常人都觉得不大可能,但是有了官禄,铤而走险的人不在少数。
这也是谢九仪这一仗败了的缘故。
内奸太多了!
殷丽仪帮着谢九仪上药,急的不行:“一群分不清好歹的东西,他们以为投靠卫铎就能得好处呢,殊不知人家是故意利用他们。”
“你何必生气,丽仪,我有个想法,你要不和豫章王他们一起去扬州,这样一旦建业失守,咱们还能去扬州。”谢九仪已经开始打算了。
殷丽仪一听就摇头:“我不去,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她是真的不愿意离开丈夫,可谢九仪却道:“你忘记你上次被抓了,万一有人抓了你威胁我怎么办?”
“不会的,上次那是意外,这次我会很小心的。”殷丽仪恳求道。
谢九仪最后还是不忍心:“好,但豫章王和你姐姐她们要走。”
殷丽仪点头:“我马上就过去劝。”
她把谢九仪的话多殷丽芳说了,殷丽芳虽然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又对殷丽仪道:“你也跟我走吧,咱们一起走。”
“姐,你说什么呢?我要留下来陪着夫君,我的孩子们就托付给你了。”殷丽仪一直知道自己不甚聪明,但是若卫铎真的打来,她也留下来陪着。
殷丽芳看向她,不可置信:“你上次就被抓了的,现下这般是疯了吗?你又不会打仗,这不是跟着添乱吗?你跟我们一起走吧。”
殷丽仪还是摇头:“姐,我一直都不如你聪明,我跟着去在扬州也是瞎担心,还不如留在建业。夫君也答应我了,找个和敬儿差不多大的,让我带着那孩子住在魏王府,如此,就没人知道你们走了。”
“你……”她这才明白妹妹的一片苦心,瞬间感动万分。
“要不,我们都留下来吧。”殷丽芳过意不去。
殷丽仪坚决摇头:“姐,以前都是你照顾我这个不懂事的妹子,现在也该轮到妹子照顾你了。”
当晚,殷丽芳就带着儿子下了扬州。
谢九仪继续迎战,周围
的人也兀自看着。
李澄这边回来之后,也不轻松,因为他的地盘更大了,就不是以前那样亲力亲为,要以全局心思去考量盘算。有功当赏,有罪当罚,但又不能因为一些小瑕疵让功臣心寒,总之忙活的紧。
他还招了一批幕僚,专门处理事务,之前那位介绍给曹姑娘的刘公子也被招到李澄幕下。
这些幕僚是单独由李澄发钱,外账让多少,他正和徽音商量。
“这些你拟一个名册,馆谷多少,四时八节由我来送。徽音道。
李澄点头:“我其实想效仿朝廷,用三省六部来管此地,否则,我万一出征了,这里也要能应对才行。
徽音赞同:“是这个理儿,三省六部互相制衡,如此即便你不在,办事儿的人也有。
但是贤才难求,李澄亲自准备文才武举,不接受请托。
这些人知晓李澄不好说话,竟一股脑儿的来徽音这里,缪夫人和徽音关系素来不错,她过来推荐的是她的小儿子缪年。
“原本我说我不来,可他们非要我来和王妃说说,我那小儿子别的不提,人是一根筋,最是忠心不过的。
在这种事情上徽音必须保持和李澄高度的一致,她道:“缪小郎我早就听说颇有才学,这次王爷采取的是糊名制,他必定能唯才是举。
缪夫人根本不敢怪徽音不帮忙说项,现下王爷地盘已经越来越大了,且许多人都被挡在门口还不见,自己好歹还能见了一面。
所以,她连忙道:“是,您说的是。
徽音道:“这些日子你们就不要过来了,瓜田李下的,即便你儿子真有才干,旁人也以为你是来说项的。
自从徽音闭门谢客,连郑家的人她也放出话说如今多事之际,等之后再见。
纪氏娘家也有从高阳投奔过来的人,辛氏崔氏都有,尤其是崔家是李澄母舅家,都以为投奔过来可以高官厚禄,没想到李澄需要考试才行。
有的人自视甚高,还觉得李澄侮辱他们。
就像辛氏的舅父就这般想:“我在冀州已经是十分有名的儒士了,却还要和小辈们一起考,那也实在是太折煞人了。
还得裴朔劝道:“舅父之名,我早已告诉王爷,你且等着,王爷唯才是举,定然能征辟。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辛大儒也巴不得自己遇到名主才行。
不过,裴朔又道:“但我也不能完全
保证,王爷此人似乎更重循吏,不爱那些阳春白雪。舅父在王爷面前一定要审慎处之。
这晚辈不好说长辈,裴朔先肯定了辛大儒,又马上说了李澄此人的看法,也是侧面告诉他李澄和郑放不同。郑放是寒门子弟,虽然有才干,但是头脑没那么好,原则也没那么强,行事还喜欢随他心意。
裴朔尚且能安抚辛大舅,崔月环的大哥投奔卫铎,二哥就直接过来了,他是崔氏子弟,学问当然不错,直接在家中准备。因郑无恒在军中,他年轻,直接被李澄派去水师那边,让他开始学水师作战。
崔月环就是担忧,也不好和二哥说什么,倒是纪氏似乎明白她心中所想,不由得道:“你二哥也是有名的才子,王爷不在私门谒见,他若能脱颖而出,反而证明他是真的有真才实学的。
虽说她们崔家和李澄关系紧密,但李澄对崔家淡淡的,崔月环心里没底。
“娘,我是想王妃那里——
纪氏咂舌:“你不了解王妃的性子,她是个不太讲情面的人。原本她有两个乳母,有个乳母爱偷摸,后来做的太过分,直接被她赶了出去,谁说都不管用。我这个母亲有时候都被她逼的道歉,她不会听我的。
女儿从小就颇有脾气,和德音完全不同,德音小时候随徐太夫人出去走亲访友甘之如饴,徽音不愿意去谁家,就是拉着马车都不肯走的人,态度坚决,被人说古怪也只管坚持自我。
后来,女儿读书之后,对事情的看法远远在她们之上,反而是她要听女儿的了。
崔月环也只好住嘴,回去和荣嬷嬷说起,也是很担心。
荣嬷嬷反倒劝她:“二奶奶何必担心,咱们二舅爷即便这次考不中,但依着咱们的关系,将来必定也能合王爷的意。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外面的人再才高八斗,也没有亲戚好用。
“是这个理儿。崔月环听了也是松一口气。
崔、辛两家消停了,徐家也是求到徐太夫人这里来了。徐氏的亲兄弟原本在魏王处任职,后来魏王故去,他就回本籍来了,东海徐氏也是大族,自然也想得到重用。
徐太夫人不了解外面的形势,还兀自答应:“我和侯爷说一声就是了。
她还当真和郑放说了,但郑放是左耳进右耳出,答应的好好地,出去就忘记了。这几天王爷女婿派他去豫州、兖州做钦差,女儿悄悄交代他
那里驻守的刺史若有不妥让他捏住把柄回来再跟王爷说他这次差事若是办好了王爷准备把冀州的两千石食邑给他他哪还能记得别人的事情啊。
郑放穿戴一新告别李澄去了豫州和兖州。
他一走徽音就给了李澄一拳:“你可真坏把我爹派去那是老鼠进了米缸。别人好酒美女一招待他哪还记得自己是去干嘛的啊。”
“我就是要这样的效果你说我若真的派一个刚正不阿的去了那上上下下的人逃脱不了干系。你父亲一家把那么一大块土地送给我了原本我就想着给食邑给他们。以后若有一日我真的有天下了自然就更多一些。”李澄其实觉得还有点少。
食邑若是一千多户那交的粮食多寡也是由老天爷决定若遇灾年颗粒无收那可能直接没有。现在郑家一家过来直接赐粮食同一州刺史相同郑放现在任闲差也不打眼实在是很周到了。
徽音握住他的手:“一步步来吧。对了你明儿让我也去吗?那不好吧。”
明日是李澄地盘上第一次举行所谓的抡才大典这样的盛会以往可没女子参加的她也怕坏了规矩。
李澄却道:“妻者齐也。徽音上次若是没有你送粮食去我们打仗也不会那么顺利这样的盛事你怎么可能不参加呢?你若不参加那就少了许多光彩。”
徽音心下一喜看着他道:“谨遵王爷之命。”
第一次考试是李澄现场拟题他没有透露给任何人而是等考生进场之后
坐在李澄旁边的徽音这是头一次见到家外的丈夫他不仅武略强文韬也是过人。她虽然也读过书可听丈夫引经据典觉得自己见识实在是太少了还需好好学习才行。
底下站着的全部都是本次应试的才俊他们都低头聆听教诲这些人来李澄这里也存了一等能辅佐未来帝王的心思。现今天下豫章王年幼太子弱势只是那上京的太子根本无法控管全局反而是淮阴王势大。
这些人听完李澄说完之后在官差的带领下各自去各自的考房徽音头一次在这么多男子面前亮相出于一贯的女子的反应她是有些羞涩的但是又觉得这样的自己丢脸故而打起精神来。
“别怕。”
她听见李澄对她说徽音认真的点头。
一个男人爱你
,不是嘴上跟你说几句甜言蜜语,或者送些玩意儿你就是真的爱你,爱你是真的愿意和你分享权力。
不知道李澄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她有些惶恐之后,又多了兴奋。
这和前世不同,前世即便她做了太后,外面的事情还是父亲说了算,甚至还有卫铎这些人为敌,连父亲都未必有办法。
李澄在旁品茶,有美人相伴,他根本不累,甚至恨不得把自己满身的才艺都展现出来,还得表现得举重若轻。
可惜,徽音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与之相反的是德音,自从父兄全部叛投李澄之后,她的境遇实在是难熬,甚至有一日侍寝的时候脱光衣服被太子用马鞭抽了几鞭子。
卫良娣嘲讽于她,反倒是云枝来了一趟,亲自端了热汤给她。
“良娣,还好你现在封号还没被夺,来喝点热汤,多歇息几日就好了。在云枝看来,只要没有被夺封号,日后低调一些,保住命比什么都强。
德音看她递来的参汤,不禁想着以前云枝任自己驱使,当年吕笑都要避其锋芒,现在却是让曾经的丫头救济可怜自己。但她面上不显,还道:“以前是我错待了你。
云枝摇头:“良娣说哪里话,以前我也有不对,不该背主。可是,咱们踏进了这宫门,为的也是活着,能活的好。我是偷偷来的,这就回去了,良娣保重。
“哦,好,多谢。德音看了她一眼。
云枝迅速走了出去,她身边服侍的丫头道:“您何必过来,您肚子里还有孩子呢,现在满宫上下都不待见她,您也该跑的远远的才是。
“不许胡说。
听到这些德音不是不埋怨爹的,为什么她们都帮李澄,甚至还投靠李澄,把整块地都送出去了,为什么他们就是偏心?
从小到大,她样样都比妹妹徽音强,可家里人就是偏心,她还不知道以后等着她的是什么样的折磨,头一次,她这么恨自己的家人。
考试九天之后结束,有些身子弱点的直接被抬出去的,有的则是在紧张的考试之中往秦楼楚馆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