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荔阳学堂案-1
队伍出发三日后,便已行至博陵江边。正要渡江时,天色突变。
炎夏的万里晴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厚重的乌云,雷声滚滚而来。不多时,大雨便倾盆而下。
道路泥泞,江水暴涨,原定的渡江计划只好暂时中断。楚无锋命车队寻了个地势高些的地方扎营,想等雨势稍歇再做打算。
她暗暗盘算着,夏季降水本就常见,且博陵江向来无水患,此地地势也不刁钻,顶多三日便能继续上路。谁知天姥不作美,暴雨接连下了两天。
“启禀将军,上游传来消息,年前刚加固的堤坝已经被冲毁,旁边村子中百余口居民皆流离失所。”
“将军,探子来报,前面通往封龙镇的石桥被江水冲塌了,官府说最少要十日方能同行。”
“将军,博陵江下游沿岸的不少田地都被淹了,能渡江的铁索桥也被雨水冲断了……”
楚无锋与阿石并肩,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站在江边,看大江东逝水;二人皆神色凝重,误了行程倒是小事,只是不知这浪花间要淘尽多少无辜性命。
二人皆心知肚明,这样的雨势虽猛,但也远不至于毁了堤坝。虞朝的水利工程年年都要花费大量银两,却被一场大雨浇出了原型,想来是贪墨成风,层层盘剥而致。
雨停之后,附近可以渡江的几座桥都被冲毁了,修缮需要时日,前行暂时无望。楚无锋只好命亲兵放出了信鸽,修书一封向京城告罪,请求男皇帝谅解耽误行程之事,宽限几日。
在旷野间对着断桥、大江扎营苦等,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她们打算沿江寻一处城镇,等待桥梁修缮,同时稍作休整、购置物资。
楚无锋研究了地图,敲定了附近一座富庶些的小县城,叫做“荔阳县”的,可以暂且落脚。次日清晨,一行人便又出发了。
马车轮在泥地上滚动,一路拖拽着沉重的水声。无锋与阿石在车中对坐,摇摇晃晃。
车外隐约传来流民的哭声。
阿石破例先开了口:“她们在哭。”
楚无锋闭着眼睛,后仰靠在垫子上,点点头。
阿石试探着继续问:“我们要不要……”
楚无锋睁开双眼:“不能在这里。”
阿石点点头:“也是,奉诏回京,不能引人注意。”
楚无锋沉重地叹了口气:
“不仅是因为这个……我们在江边驻扎这些时日,所剩的粮草也有限。你给了第一口,后面便有成百上千张嘴……不是贪婪,她们只是想活下去。
“这样规模的赈灾,不是个人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佩服应遥。她有赈天下的野心……啊,说远了。”
阿石托着腮,没接话。外头又传来孩童的哭喊声,细细碎碎。
楚无锋看出她的心事,又劝慰道:
“不过,我已经吩咐了亲兵中扮作商贩左右游走的那三人,留意灾民中的妇孺,暗暗留下些钱粮,不要留名,不要宣扬……你放心,我们已经尽力了。”
阿石长出一口气,又点点头。
午后,荔阳县的城门已近在眼前。这里向来富庶,所处的地势高些,又离博陵江有些距离,所以县城中民众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楚无锋早已写好了文书,说明了自己的身份:领命剿匪归来的将军,现下奉天子之命回京,因为道路受阻,望暂驻此地十日;还写明了所带亲兵人数、马车数量云云。她将文书盖上将军印,命副将持此书前往县衙求见。
不多时,城门自内缓缓开启。两队衙役步出,其中间是一名身穿红色官袍、年约五旬的中年男子,头戴乌纱,身旁跟着一名似乎是主簿的男子。
那红袍男子作揖道:“下官乃荔阳县县令张复,携主簿李修,恭迎将军大驾!”
楚无锋连忙还了礼,张县令走上前来,二人寒暄了几句。
而随行的李主簿则暗中观察着这队人马。他细细打量了片刻,像是终于确定了楚无锋治军严格、亲兵皆循规蹈矩,这才放下心,吩咐身旁衙役道:“速将驿馆备好,方便将军与随行将士歇息,不得怠慢。”
张县令面色恭敬地侧过身,伸手道:“请吧,将军。”
十几名亲兵与马车从大门入城,在衙役引导下,从主街一路行至城北的驿馆。那驿馆原本为朝廷差役的留驻之所,虽然不奢华,却也干净肃整,院中松柏苍翠,两列厢房足以安顿一行人。
李主簿亲自分发了钥匙,交代了马厩的位置,又安排了被褥、膳食、炉灶、水源……一切都井井有条。楚无锋在心中暗自称道:能胜任主簿一职的,果然是心细如发之人。
张县令则在驿馆外躬身邀请道:“将军远道而来,风尘仆仆,下官已于县衙设茶,略表薄意。请将军移步。”
楚无锋微微颔首:“有劳张大人了。”
她携了副将与阿石随行,其余亲兵则留守驿馆,稍作休整。
她们在县令和主簿的指引下,登上了另一辆马车。车子穿过街巷,行至不远处的县衙中。大门早已敞开,堂中陈设素净,厅上烛火明亮。座位已经设好了,酒水与茶点也整整齐齐地摆在案上。
张县令态度恭谨,亲自引她们上座。
楚无锋坐在正对大门的席位,阿石与副将则分坐在她左右。
张县令端起酒杯,恭敬道:“下官久仰楚将军大名。今日楚将军驾临,实乃本县之幸。小小县城,粮秣器具有限,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将军宽恕。”
楚无锋也端起杯回敬,微微颔首道:“张大人客气了。此番回京乃奉诏在身,怎料突降雨水,道路受阻,这才突然到贵县来。已是不速之客了,怎敢再有更多打扰。”
主簿在一旁应道:“楚将军言重了。本县百姓多感念将军镇守边疆之恩,如今能亲眼见到您的风采,心中自是安稳,哪里会觉得添扰?”
张县令点头附和道:“是极是极。楚将军护国安疆,护民有方,百姓仰望。若将军有差遣之处,荔阳县衙自当竭力以赴,绝不敢慢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