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The Timing
“我们在哪里可以查阅?”比安卡问出了这个让大家都很想问的话题。
他们都知道克拉丽莎一直都在有意识地形成属于自己的消息体系,这无疑是一座隐形的金矿。
“放心,在座的每一位都有查阅的权限,不过我恐怕需要大家签订一份保密性质的合同。这并非是出自我对各位的不信任,包括我的亲妹妹都会需要签订,请大家多多理解。”
克拉丽莎解释,“我不想要这里发展成家庭小作坊,我想要的是更加长远的合作。如果有人实在觉得有些不适,我们也可以到此为止,我不会干涉大家的选择。”
班纳特小姐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们还能多说什么。克拉丽莎安静地等了一会儿,依旧无人有异议,于是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合同。
“在这件事上,目前每个人的合同都是一样的。先签到明年的议会会期结束,然后我们再考虑要不要继续合作,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她一边把合同放到每个人的面前一边补充。
大家接过克拉丽莎手中的合同,甚至都还没有正式开启这份工作,就已经莫名其妙地开始有了危机感。
“这么厚?”比安卡掂量了一下。这不是一纸合同,这快要变成一本薄薄的书了。
“总不能指望拿着我提供的资源,就这么毫无约束地在外面大摇大摆吧。我完全不介意无偿给在座的各位提供这点便利,毕竟咱们都是老交情了,但是我买下这么大的一栋楼房可不是让它一直空着的。未来我们要一起招揽更多的人,你们作为元老可要起表率作用。”克拉丽莎在她身后拍拍她的肩膀。
“不急着签字,回去找你们的律师慎重阅读,这不是一家兴趣社团,我要这是你们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她对所有人说。
“我们居然还有薪水。”法拉第一目十行地翻着合同的每一个板块。
“你这话说的,我是这种人么?”克拉丽莎玩笑地挥挥拳头,大家都立刻把自己的合同翻到了这个板块开始阅读起来。
今天能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没有考虑过金钱问题。他们知道克拉丽莎是个会细心照顾各自家庭情况的人,最好的设想就是时不时给他们提供一笔赞助。
而这里黑纸白字地写着,会在不影响大家原本工作的前提下定期为大家支付薪水,就连最小的查尔斯·狄更斯也收到了这份和他人一模一样的合同。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查尔斯没有干着和成年人一样的工作,但却只能收获他们一半或者更少的薪水。克拉丽莎·班纳特小姐没有把他当作是孩子对待,她视自己为一个平等的人。
这是一场目前完全看不到回报的事业,每个人都想全力以赴,但大家心中都清楚,想要挑战这么多年来都压倒性胜利的对手并非容易之事。除了团队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而克拉丽莎一开始就为他们考虑好了后路,让他们不用在开辟新道路的同时还需要担忧自己的温饱问题。这份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的合同逐渐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她一时热血想做的尝试,她在认真的把它融入未来的规划之中。
“好了,如果没有更多的问题,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大家在下一次会议时把合同带给我,同时我需要你们自己商量好的分组和你们背景调查的初步结果。
以后的会议都会像这样,有事说事,我不喜欢拖拖拉拉把大家都耗着,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吧,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单独再议。”
克拉丽莎说完没有人起身,他们都在感兴趣地翻看着合同,还商量着在这里把小组分一下。
“没人走吗?我不等你们了,我还有事要做。”克拉丽莎说完就准备要走。
“等等,先别走。”刚刚那位叫克拉丽莎别在开会时推销产品的工厂主叫住了她。
“不谈生意啦?不是说好了会议结束后要聊聊这个的吗?”他这么一提,大家都放下了手中的事,等着克拉丽莎的介绍。
早在克拉丽莎在黑板上开始列举议员信息时,嗅觉敏锐的商人们就意识到它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更加广泛,刚刚他们实在是看轻了这一点。
法拉第最先走上前来,拿起装粉笔的纸盒子端详。
“这就是最终成品了?真漂亮。”他一脸喜爱地看着模具批量生产出来的白粉笔。
“真是新鲜出炉,我自己改良的产品,连我都还没来得及用上。”他抽出一支龙飞凤舞地在黑板上写下几条方程式。“这绝对会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的。”他兴奋的看着自己的字迹,不知不觉间大家已经都围了上来。
“我觉得我们刚刚这种讨论方式非常适合报社里的分析和选题,我们也想采购一批。”约翰·布莱克立刻抢占先机。
“还有我开办的工人学校里也要有。”欧文紧随其后,生怕被落下。
“我觉得我们的女性繁荣社也可以添几块,你觉得呢?”比安卡更多的是想趁着还新鲜的时候拿它去送礼做人情。
“你刚刚说的合作什么时候谈?你想怎么操作?”西奥多代表工厂主问出他们最在意的问题。这几位善良的工厂主们愿意一起支持人道主义事业,与他们想要赚大钱并不冲突。
这样的工具实在是太方便了,况且它的原材料很容易获得,重点就在于克拉丽莎所说的由法拉第改良的这个煅烧和配比的工艺上。这时候有一位物理和化学的全才来开发产品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在座的几位工厂主们心里都不免羡慕。
能去穷人的社团聚会捡到这么厉害的家伙已经够离奇了,况且这个人还相当的敞亮,没有野心也没什么物欲,对班纳特也是相当的忠诚,想挖也挖不走。
虽然大家彼此之间也是很多年的朋友了,但不羡慕是不可能的。班纳特工厂的好几项产品都用上新技术了,他们还在纺棉织布上打转。这当然没什么不好的,这是最稳固的生意了。只是在此之外,他们也希望可以寻找一点新的出路,毕竟目前的局势看上去还真不是很乐观。
“我觉得我们真的得快一点了,这个小东西很有市场,不光是我们这里,我们还可以把它买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甚至美国都可以!唯一的问题就是它太容易被仿制,哪怕质量次一些也可以,我们必须要全面快速地铺开,在市场饱和前大赚一笔,你的工厂肯定吃不下这么多的。”一直在后排旁听的霍夫曼夫妇也坐不住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种成本低,需求大,基本盘广的生意有多赚钱。况且战争过后,各种性质的学校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几乎是整个欧洲都开始大力地推行基础教育。
更何况这样一只随身携带,方便擦拭的粉笔应用场景实在是太广泛了。学校,建筑,农业,服装,军事演练……只要需要讨论与标记的地方就都用得到这个,它还能衍生出黑板,粉笔擦这样的附带产业。
在生意人当中,就没有人能忍住不在私底下分析班纳特的手提袋生意能给她带来多少财富。而粉笔与黑板的生意比非必需品的手提袋还要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