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 19 章
贾母已经听几位旁支的太太奶奶说了要换塾师的事儿。
这些太太奶奶们也没什么不满,毕竟贾代儒不是合格的师父。她们都盼着能来个学问更好的。
还有人专门来和贾母打听,以为是贾珠要进学,东府大老爷才整顿族学。自家孩子是沾了贾珠的光。
谁知人家贾珠根本不去学里。
那好端端的,贾敬折腾族学干嘛?
贾母也没太放在心上,反正她的孙儿都不会去学里。
直到代儒之妻来了,贾母才又把这事儿想起来。东府那两口子真不地道。
贾代儒辈分高,又有学问,虽然没功名,但也是参加过几场文会的。何必断了人家的生计?
代儒之妻就跟贾母说起家里的艰难,从儿子生病说到儿媳去世,又说他们两个人被管铺子的伙计骗了,这些年二三十两都打了水漂。
“您是知道的,我们老爷这些年悬梁刺股的读书,本来想前两年回金陵应试,谁料我那苦命的儿媳一病去了……”代儒之妻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这些年他们过得也确实不容易。
贾母也跟着掉了几滴眼泪,“知道你们两口子艰难,上回我让人给你们瑞儿送去的几件衣服,可还合身。”
代儒之妻忙千恩万谢地说合身,“瑞哥儿穿上可好看了。”
“回头把孩子抱来玩儿,瑞儿跟我们家琏儿差不多大,应是能玩到一起去的。”贾母道。
正说话,外面丫鬟道:“东府大太太来了。”
代儒之妻一愣,心说自己来的真是不巧。
贾母却让赶紧进来,又低声安抚代儒之妻,“没事儿,我当面跟她说,柳氏不是不明理的人。”
话落柳晏已经进了屋子,她一眼就瞧见坐在贾母下首的中年夫人,立刻扬起笑脸打招呼,“三婶婶来了呀,几日没见,您越发富态了。”
贾代儒在他们那一支里排行第三,大家都叫他儒三老爷,叫代儒之妻儒三太太。
代儒之妻笑道:“大太太说笑了,我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的,还能富态?”
她这么一说,柳晏就猜到是为什么来了。
她又问候了贾母几句,然后关心张氏的病情,并表示给兄长的信已经送出去了。注意力这才重新回到代儒之妻身上。
“我正好有事儿要和儒三奶奶商议,今儿在老祖宗这儿碰见了,就在这儿说吧。”柳晏道。
贾母忙问:“可是为了换塾师的事儿?”免得柳晏把话岔开了。
柳晏颔首,“正是为了这事儿,我们老爷这人,做事顾头不顾腚的,只知道整顿族学,也忘了跟儒三老爷说好消息。”
“好消息?”代儒之妻疑惑地看向柳晏。
柳晏点头,“我们给你们家找了条新的财路,这可不是好消息么?”
代儒之妻道:“太太是知道的,我们老两口还要带瑞哥儿,老爷还要读书,没太多的精力。”
柳晏心说就你们这样的,还想把日子过好才怪。
“哟,这赚钱哪有不花精力的,就是天上掉馅饼,您不也得去捡么?”
代儒之妻:“……”
她没想到柳晏会直接怼回来,脸色顿时有些讪讪。
贾母轻咳一声,打圆场道:“是什么来钱的路子?先说来听听。”
柳晏道:“我记得三婶婶有个小食肆?”
代儒之妻点头,又苦笑道:“别提了,那食肆不赚钱,一来位置不好,二来厨子手艺也一般,去年还赔进去二十多两。我都想把它卖了。”
“别呀,我这里正好有几道菜的做法,长安还没见过有卖的。你不妨放在食肆里试试。”柳晏道。
代儒之妻恨不得翻个白眼,几个菜谱就想打发他们?
但贾母已经好奇问起来,“是什么菜?南北方口味差别大,南方流行的吃食,都中的百姓未必喜欢。”
柳晏对贾母笑道:“都中也有不少南方人啊,咱们不就是么?”本朝太/祖的家乡就在南边,他的许多同乡和他一起打天下,后来都在都中定居,现在都中南方人,尤其江苏人确实很多。
“而且我这几样菜江南也没有。”柳晏道:“是我母亲到了贵州,跟那边的土苗学的。要用到的其他食材北方都能找到,唯独一样,咱们不常用。”
贾母和代儒之妻都好奇是什么。
柳晏笑道:“就是番椒,早知道三婶婶在,我就带一盆来了。”
“这东西能吃?”贾母见多识广,是知道番椒的。红的绿的都有,尤其红的好看,种在花盆里,看着喜庆。
“咱们都是摆着好看的,但贵州一带拿这个代替盐,炒菜可有味儿了。若再配上花椒,吃起来更过瘾。”柳晏道。
前前世她见过番椒,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后世这东西会风靡华夏。
现在的调味料种类本就不多,若能加一样如此刺激的。定然很受欢迎,只是要掌握好度。
还好柳晏放暑假的时候学了几道菜,太复杂的做不出来,家常的辣椒炒肉、麻婆豆腐是会的。
再不济,把辣椒晒干了做油泼辣子,拌面、夹馍都很香。
柳晏前几日就让人买了几盆番椒,让厨房试着炒了一道辣椒炒肉,味道虽不及后世吃过的,但也大差不差。还让贾敬尝了,贾敬第一口很不习惯,但频频往那盘子里伸筷子,说这菜下饭。
贾母想想就明白过来,“贵州那地方是因为物资匮乏,缺少食盐才想出这法子的。咱们有盐,何必要用番椒?”
柳晏就解释道:“番椒是辣的,和食盐不一样。”她想了想,吩咐随她一起来的白妈妈,“去把昨儿买的番椒拿来。”
“我知道那几道菜怎么做,今儿就给老祖宗和三婶婶露一手。”柳晏道:“把二弟妹也叫来,大家一起品尝品尝。”
贾母一听,忙摆手,“罢罢罢,哪儿用你亲自下厨?把做法告诉负责厨房的婆子就是。”
代儒之妻也忙道:“是啊,太太十指不沾阳春水,哪儿能往厨房里去。”
柳晏:“您这就小瞧我了,早年我婆婆生病,我是下厨给她做过药膳的。”其实只是把婆子做好的盛出来,往里放点调味料,就说是亲自下厨做的。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都这么干。
贾母道:“你要是不放心,就去厨房看着婆子们做,别亲自动手,十几年没动过,万一伤着烫着,我不好和你们老爷交代。”
柳晏笑着答应。
王夫人很快来了,听说柳晏要给她们做菜,就笑道:“我们可有福了。竟能吃上大嫂子做的菜。”
柳晏笑,“那可不?要是没做好,你们可不许笑话我。”
贾母道:“不好吃就把你们老爷叫来吃。”
柳晏:“……”
很快,一盆绿辣椒就被送来了。
柳晏就去了厨房,贾母让王夫人也去帮忙。
这儿媳真没眼色,哪有客人去下厨,她坐着等吃的?
王夫人只得跟上,又跟柳晏嘀咕:“大嫂是有什么事儿要求我们老祖宗?竟亲自下厨?”
柳晏就跟她解释了,“我只是想证明番椒的好。”
王夫人看看婆子手里端着的一盆番椒,“这东西还是从海外传进来的,若真能当食材,肯定需要种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