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兵临城下
京畿大营的三万精锐,在珩王与昭王共同持节,兵部与户部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下,仅用两日便完成集结,拔营,如同一股钢铁洪流,日夜兼程,直扑临安城。
一路上,越是靠近临安地界,空气中弥漫的焦糊味和若有若无的血腥气便越是浓重。
官道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而后是成群结队逃难而来的百姓。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拖家带口,步履蹒跚,看到大军开来,先是惊恐地躲避,待看清是大熵的旗帜,才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嚎啕大哭,跪地哀求军爷们快去救救临安。
“北狄狗不是人!是畜生啊!”
“城破了……都死了……好多人都死了……”
“将军,求求你们,快去吧……”
凄惶的哭诉和眼前人间惨剧般的景象,让这支原本就憋着一股怒火的军队,士气更加高昂,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宗政昭然骑在马上,看着沿途惨状,脸色有些发白,握着缰绳的手微微收紧,他虽有心建功,却从未如此直观地面对战争的残酷。
而宗政珩煜,面色始终沉冷如铁,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寒意愈盛,如同冰封下涌动的熔岩。
第三日黄昏,大军前锋已能遥望临安城轮廓。
昔日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青水秀之地,此刻却被笼罩在一片不祥的暗红色天幕下,数道粗黑的烟柱依旧冲天而起,城内隐约传来的喊杀声和哭喊声,即使相隔甚远,也令人心悸。
“报!”斥候飞马来报,声音急促,“元帅!临安东门和北门仍在激战,但狄兵攻势猛烈!西门和南门已……已基本沦陷。狄兵大量入城,正在巷战!城内多处大火,乱兵趁火打劫,百姓……”
“够了。”宗政珩煜抬手打断,声音冷冽,“敌军主力分布?统帅是谁?兵力几何?”
斥候喘息着回答:“回元帅!敌军主力约两万骑,分驻四门外营盘,轮番攻城。入城劫掠者多为小股部队和依附的部落。统帅是北狄左贤王,呼延朔!其大营设在西门之外!”
“呼延朔……老对手了。”宗政珩煜眼中寒光一闪,随即下令。
“全军加速!于临安城北十里外,依山扎营!中军大帐立起后,所有参将以上,即刻议事!”
“是!”
宗政昭然在一旁听着,插言道:“九弟,为何不直接冲击西门敌营?打他个措手不及?”他显得有些急切,想要尽快建功。
宗政珩煜目光扫过他,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的说道:“我军长途奔袭,人困马乏。敌军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贸然进攻,乃兵家大忌。扎营固守,探明敌情,方可一击必中。”
他顿了顿,补充道,“二皇兄既为副帅,掌一半兵权,稍后议事,还需共同参详。”
宗政昭然被噎了一下,看着宗政珩煜那副理所当然的统帅姿态,心中有些不快,但宗政珩煜的话有理有据,他无法反驳,只得闷声道:“……九弟思虑周全。”
夜幕降临,中军大帐内,火把通明。
巨大的临安城防图铺在案上,上面已被标注了无数敌我态势符号,气氛凝重肃杀。
宗政珩煜立于主位,玄甲冷然,目光如电,扫过帐中一众神情肃穆的将领,包括坐在副位,脸色不太自然的宗政昭然。
“情况诸位都已清楚。”宗政珩煜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临安已半陷,百姓水深火热。我军首要之务,并非与北狄主力野外决战,而是夺回城门!将入城狄寇与城外主力分割开来!关门打狗!”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城防图上:“因此,明日拂晓,兵分四路!”
“第一路,由骁骑将军李赞率领五千精骑,多带旌旗,佯攻北门外的狄军营盘,制造大军主攻北门的假象,吸引呼延朔注意力和兵力!”
“第二路,”他目光转向一位面容沉毅的老将,“左卫将军张威,你率八千步卒,携攻城器械,强攻东门!东门战况仍烈,守军仍在抵抗,里应外合,务必最快速度打开缺口,接应残军,肃清城内东区敌军!”
“第三路,”他看向另一位将领,“右卫将军王猛,率五千精锐,趁夜色和佯攻掩护,潜行至南门外埋伏。待东门打响,敌军调动混乱之际,伺机夺回南门,控制城区!”
“最后一路……”宗政珩煜的目光最终落在地图的核心,西门。
“本王亲率一万中军精锐,直扑西门!呼延朔大营所在,必是敌军精锐聚集之地。本王要亲自去会会他!只要拿下西门,堵死敌军退路和增援路线,入城之狄寇便是瓮中之鳖!”
部署清晰果断,目标明确,众将领命,无不信服。
宗政昭然却皱起了眉头,出声道:“九弟……元帅,此策是否过于冒险?你亲攻西门,直面敌军主力,万一有失……况且,我身为副帅,岂能坐视主帅亲身犯险?不若由我率军去攻西门!”
帐中瞬间安静下来。几位老将交换了一下眼神,神色各异。谁都听得出来,昭王这是想抢头功,西门是最硬骨头,但也是功劳最大的。
宗政珩煜看向他,眼神平静无波:“二皇兄有心了。但呼延朔狡诈凶悍,非寻常敌将。西门之战,关乎全局,不容有失。本王亲自去,方能随机应变。皇兄另有重任。”
他指向地图上临安城中心区域:“待东、南、北三门皆有进展,请皇兄率领你麾下五千兵马,从东门或南门入城,负责清剿城内残敌,稳定秩序,安抚百姓,扑灭大火!此任务关乎临安元气恢复,至关重要,非皇兄之仁厚,不足以胜任。”
这番话,看似给了宗政昭然极大的权限和重要的任务,实则将最危险,最需要硬仗的攻城任务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而将相对安全且繁琐的战后工作交给了宗政昭然。既全了昭王的面子,又确保了军事指挥的统一和效率。
帐中将领都是人精,自然明白宗政珩煜的用意,纷纷附和:“元帅所言极是!肃清残敌,安抚百姓,乃重中之重!”
“昭王殿下仁德,必能使我临安百姓早日安定!”
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