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瓦屋落脚
岩盐悉数上交后,林青禾又悄悄将五小包盐塞给王旺,分量不大,却包得整整齐齐,布料干净,分毫不洒。
王旺眼神微亮,嘴角也绷不住地翘起几分,接过后将包裹藏入袖中,朝林青禾笑着点了点头。
“林姑娘果真是个明白人。”
他语气愈发和气,挥退了旁边几个闲杂差役,领着林青禾与孟阿翁穿过城门楼,沿着一条狭窄小巷绕到城西方向。
“说起来我这人也不是不讲理的,手里有点实货,又能将人管得服服帖帖的,我自当高看一眼。”
走至一片荒地边缘,前方果然见有几排低矮的破瓦屋,虽屋顶残破,墙体东倒西歪,却仍能遮风挡雪。王旺负手站定道:“这几处原是旧日编户百姓留下的屋子,后来逃灾去了,如今也空了大半年。”
“城里安置流民得费心费力,你们这一行人多,若住得分散,官里也怕出事。但这几排屋子挨得紧,正好一并交给你们。人你来安排,出了事也好找人说理。”
孟阿翁闻言拱手称谢:“官爷心中有度,实在体恤我等之极。”
林青禾也不吝笑意,感谢道:“我们五十多人,一起住比分散好太多。眼下虽简陋了些,但只要能安顿下来,便是大幸。”
王旺听她言语分寸得体,又不显惧怕,反倒多几分欣赏。
“姑娘不必过谦。我也不是那等不通情理的人。”他顿了顿,目光一扫林青禾的身后,又低声提醒道,“这城里表面太平,其实也不太平。别看街上人来人往,背后饿狠了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们这些人新进来的,守着些盐和粮,夜里要格外留神。”
林青禾点头,神情郑重:“多谢官爷提醒,我会叫人守好门户。”
几人又寒暄几句,王旺便识趣地转身离开,临走还道:“过几日若还有什么打算,不妨再来找我王某。咱们,也算打过交道的人。”
目送王旺离去,孟阿翁看向林青禾,轻声笑道:“这人虽爱贪些好处,但并不恶,姑娘处事有方,他也算看在眼里。”
林青禾轻轻点头,却也不曾放松警惕。她低声吩咐走近的林青山与魏长福:“先把屋子挨个查一查,屋顶、墙角、地面全看看,确认没有陷坑、漏风,附近是否有暗门暗洞。”
“是。”两人应声而去。
*
花溪城西,风雪初歇,暮色未沉。林青禾一行终于在那片被积雪覆盖的小小地界上,真正落了脚。
五间破瓦屋依地势呈半弧形分布,中间一间最大,还附有一间柴火间和灶房,屋前残破的篱笆围出个巴掌大的小院子。其余四间则略显逼仄,屋顶、墙角多有破损,窗纸破了多处,屋内也透着霉气和寒意。
但林青禾看完后,心头却只觉宽慰。总算,是个能稍稍歇口气的地方。
她召集众人快速分工:魏长福、孟听松、王大、孙冬生等几人留下修屋,糊窗补漏、捆扎屋顶、加固篱笆,一刻不停;周晓萍、吴春花、赵芦花等人则去点火升灶,准备晚饭;林青山带着几个年纪稍大的少年少女往附近街巷去,找些被弃的木材和破桌椅劈柴用。
原本以往,每项安排都要她亲自过问,如今却只须简单几句,众人便已默契地散开,各自奔赴自己负责的一环。
她站在屋前,看着众人动作迅捷,竟觉得比当初从青石镇出发时还要利落。
这一路雪路磨练,确实让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逐渐有了真正的轮廓。
*
天色渐暗,火堆前的汤锅正翻滚着细碎的泡沫,炖煮的是些葛根、地瓜干,还有一撮晒干的野姜叶,虽然没有荤腥,但热气翻涌中,也勉强称得上一顿温饱。
林青禾站在屋前巡视了一圈,见众人安顿得当,便回屋歇息片刻。
而另一侧,孟阿翁正坐在一截劈柴上,将手中的麻绳理顺,缓慢打结。火光映着他苍老而平静的面容,神情却比平日里多了几分郑重。
他忽地抬起头,望向正在灶房前添柴的李漱兰与孟听松夫妻,轻唤了一声:“漱兰,过来一下。”
李漱兰愣了一下,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丈夫走了过去:“爹,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孟阿翁摇头,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你们今晚就走,带着采薇和蘅芜,去你娘家看看。”
“现在去?”孟听松一怔,“天快黑了……”
“越是天黑前走,越好。”孟阿翁打断他,语气柔和中却藏着坚定,“你娘家就在这城西北角,走过去不过两炷香的工夫,不耽搁事。”
李漱兰顿住,神色复杂地看着父亲:“爹,您是打发我们走?”
孟阿翁笑了笑:“不是打发,是让你们带着孩子寻个好去处。”
他说着,望向远处城墙投下的昏黄影子,缓缓道:“你父亲是我旧年同窗。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困于举业不第,便常在茶馆酒肆间论古道今,是那种真正的交心朋友。后来我心灰意冷,做了个县主簿,他却仍游历各地,靠笔墨与眼力,做起了伞纸生意。听说他在花溪立了足,便为你们促成了婚事。”
“……只是他也走得早。”孟阿翁顿了一下,目中有一瞬暗色,“但你哥哥、母亲还在,他那份家业,想必也还撑得起你们一家三口。”
李漱兰鼻头微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