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群贼齐聚
鹿眠寺依山而建。
此处山势绵缓,草木丰茂。
滂沱大雨下得又猛又急,掀起的雾气漫上山腰,把寺院笼在一片濛濛水色之中。
沈小白一干人等在暴雨里艰难跋涉了小半个时辰,终于是脱离了官道,拐上通往寺院的小路。
这条路长约半里,以山石铺就。
一个老农模样的矮个子,携着一个高大异常的胖壮大汉,走在车队十几丈外的前面。
两人听到身后马蹄声响,见是官家的车队,便退到路旁的松树下等着。
待车队过去,两人再默默跟上。
紧跟着,路口处又走来一个中年文士,此人骑着一匹红棕马,一手用折扇遮着头顶,一手勒着缰绳。
沈小白在马车里转身回首,罪恶罗盘指针乱转,脑子里“叮叮叮”的提示连响了三次。
“砰!”
“有人吗!”
“开门!快来人开门!”
陶恒上前叩动山门,拍了几下,发现这门只是虚掩着,并未落栓,便赶紧招呼了几个衙役过去推门。
“嘎嘣嘣”的门轴涩响声中,一个唇红齿白的小沙弥肩披蓑衣,一路小跑着过来。
见是一群落汤鸡似的官府差爷,他愣了一下,扭头跑了回去。
“嘿!”陶恒抹了把满脸的雨水,冲他喊道:
“你个小秃头跑什么,还不快拿垫板来,叫我家大人入内避雨。”
寺院大门的门槛有一尺高,没有垫板搭桥,马车驶不进去。
谁知陶恒不喊这一嗓子还好,喊了之后,小沙弥反倒是跑的更快了,蓑衣被雨水掀掉都顾不上去捡。
陶恒含糊地骂了两声,从门垛后面找到垫板,和吕彬等人手忙脚乱地将垫板铺上。
这时候,小沙弥去而复返,领着个身穿灰布僧袍的大和尚回来。
“阿弥陀佛!”
大和尚穿右手擎着油纸伞,左手成掌竖在胸前。
“贫僧觉远,忝为本寺监院,敢问是哪位大人驾临鄙寺。”
陶恒道:“车里的是咱们钱江县知县,苏雅雅,苏大人……我说大师你就别啰嗦了,快带我们进去避雨,再拍一会要浇**了!”
沈小白掀开车帘一角,发动【一眼盯真】。
系统显示这位觉远大师是个大大的良民,他这才略微宽心,学着苏雅雅的语气,温声道:
“本官下乡催粮,路遇暴雨,特来借贵寺暂避,叨扰了。”
觉远眼神微亮,往马车里瞄了一眼,便低头不敢再看,往旁侧让了一下,说:
“原来是本县父母官,苏大人!贫僧早闻本县来了一位女菩萨,不曾想今日竟有缘得见,大人快请,天王殿离此最近,里面生了火,可暖暖身子。”
又催促小沙弥:“怀安,快去取几把雨伞来。”
怀安刚要动身,老农携着铁塔似的大汉,凑上前道:
“两位师傅,我们也是来避雨的,可否通融一下?”
大汉一脸痴笑:“啊嘿嘿嘿——”
中年文士收扇拱手:“麻烦大师了。”
觉远道:“诸位施主都请,出家**开方便之门,施主们万勿客气。”
一行人往天王殿走,殿门半掩,明亮的火光从门缝里漏出来。
刚跨进殿门,就见里面已有十几人。
有个挑夫正用粗布擦脸上的雨水,扁担上还沾着些泥点。
三五个走江湖模样的行人聚在一处,护着一只货箱,时不时往门口张望。
书生抱着书卷,不停往火盆边凑,想烘干卷边的书页。
靠殿柱的地方,站着个穿短打的汉子。
两个看上去是主仆关系的男子,正低声说着什么,见官差进来,立刻闭了嘴。
还有几个人捧着粗瓷大碗,一口一口地喝着热腾腾的姜水。
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一副落汤鸡的样子。
沈小白满脑子都是系统“叮叮叮叮……”的提示声。
——全是淫贼!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身子往战红翎那边凑了凑。
觉远叫人送了姜茶过来,一边等待雨停,一边与沈小白说着闲话。
过不多时,主持善明大师赶到。
这是一个白须白眉,脸色红润,十分健谈,且系统显示为良民的老和尚。
从老和尚口中,沈小白得知了鹿眠寺的由来。
说是前朝昌德年间,有一个法号清玄的僧人,欲寻一处安禅、静修之地,便出发游历天下山川。
有一次,他忽逢连日霪雨,山路泥泞。
清玄困于荒林,粮水将尽,只得以野果充饥,倚树暂歇。
朦胧间,闻林间有轻蹄踏叶声,睁眼见一白鹿立于身前。
清玄默念“阿弥陀佛”,白鹿却抬蹄轻蹭他衣袖,随后转身向林深处走去,走几步便回头望,似在引路。
清玄心觉奇异,随白鹿而行,约半里许,雨骤停,眼前豁然开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