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在陈昭产生更糟糕的揣测之前,赵云十分干净利索把事情三言两语交代清楚。
“数千百姓围住了军营,一定要参军。我告诉他们昭明军暂且不打算招兵,可他们就是不信。赵云面露无奈。
百姓大部分都认死理,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青州距离战场更近,昭明军若需征兵,自可在青州就地招募
倒也不是没法子解决,这次跟随赵云返军的亲兵有一部分常山乡勇,不乏一些曾在军中效力过的老卒,老卒给赵云建议是“遇到百姓冲道,只需见血,百姓就会畏惧散去,赵云否决了这个建议。
若是押送粮草、武备途中遇到流民冒死**,见血也就罢了,以暴制暴无可厚非。可如今百姓只为参军,如何能以暴制德?
可眼看着**在军营前的百姓越来越多,劝说都无用,一旦人再多下去,很可能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践踏都算小事,若是被有心人鼓动冲营……那就是对主公声望的一次巨大打击。
赵云只恨自己嘴笨,不得不来找主公。
陈昭脑中正在扎名为邪恶曹孟德的小人,骤然听到赵云这番解释,缓缓吸了口气。
她起身往军营外走,便走便道:“子龙此事做得不错,除了这种事的确应当立刻来告知我。
夸完赵云,陈昭又忍不住吐槽:“这年头征兵不都得派兵去抓吗?怎么还有堵着军营门要来参军的事?
就是以前在黄巾军招兵的时候,也得是先把“苍天已死**当立大旗竖起来之后才有流民投奔啊。而且那时候愿意当黄巾军的人也都是流民,没田地没屋舍,参军之为一口饭吃。
可徐州如今虽说有天灾,可到底离受灾最严重的关中一带有些距离,就连受灾更重些的青州也没发生大规模失地的流民……好端端的田地不种,非要来参军干什么。
莫非是其中有徐州本地,例如某些姓曹的豪族在其中故意撺掇?
陈昭神色冷硬了下来。
到了军营门口,看到浩浩荡荡一群人,陈昭皱着眉有条不紊指挥,让兵士手牵着手连成几条分隔线,先把挤成一堆的百姓分开。
见到陈昭过来,方才还嘈杂的人群瞬间更激动了,后面的人不住往前挤,前面的人被挤得往前拥。
赵云皱眉,向前半步护在陈昭身前,防止人群中有浑水摸鱼的刺客,一把抓过传令兵的铜锣,铛——铛——两声震响,厉声喝道:肃静!墙中的士兵齐声应和,雷霆般的吼声霎时镇住了场面,只余零星的脚步声在尘土中窸窣作响。
陈昭人群中挑出一个身着粗麻长袍的青年,从衣冠上看,这个人应当是个读过书的寒门子弟。
三言两语间那青年结结巴巴的叙述拼凑出了真相:这些人都聚在这居然还真是为了投昭明军就连这个读过几卷书的寒门士人都一副“保境安民死亦慷慨”的模样打算投笔从戎神情激动唾沫横飞要战死沙场。
加上一边人群中七嘴八舌的解释陈昭发现这些百姓居然还真拼凑出了“真相”。甚至就连战败的下场都想好了。
她哭笑不得。
狸奴循梁社鼠穿墉各有其途百姓自有他们得知消息的渠道她都放军中士卒回家探亲了也很难瞒得住消息。何况这消息也不需要隐瞒。
只是她这还没打呢这些百姓怎么就一副“陈使君输了我们就完了”的模样?
陈昭登上高台提高声音安抚百姓:“我知晓诸位都是一片好心只是昭明军并无招兵之意诸位今日是必定空跑一趟了。”
“陈使君这咋能不招兵呢?俺们都有一把子力气能上战场打仗啊!”一个身高八尺、生得仿佛狗熊一样的汉子砰砰捶胸口神色焦急。
陈昭安抚:“昭明军足有三十万足以抵御外敌。若士卒不够我到时亦会在青州征兵
其中还有更多问题比如新人招入军中要花时间训练已经来不及训练了她不会把没训练过的人推上战场当炮灰;比如从青州招兵可以省去沿途消耗的粮草……这些事情太复杂了和百姓讲不清楚也无需讲清楚。
“我们比青州人能打!”
……
“使君俺祖上曾跟着高祖皇帝打过天下俺知晓怎么打仗哩!”
没曾想一听到陈昭说要去青州招兵而不在徐州招兵在场不少人激动的脸色涨红七嘴八舌证明自己比青州人要强。
连不知多少代的祖宗都拉出来证明了。
沛县距离彭城一百八十里倒的确可能有人的先祖曾经跟着刘邦打过天下。
看来无论什么时候人的地域荣誉感都很强。
”兵戈之事固重然徐州尚有一桩千秋大业需诸位勠力同心。”陈昭清越之声压下百姓喧哗她侧首对亲卫低语数句示意取来水利舆图。
须臾四名膀大腰粗的士卒扛着丈余长的桑皮纸舆图登上将台将其展开悬挂固定在特制的柘木图架上。
陈昭解下腰间环首剑剑鞘点在彭城位置上沿着泗水划出一道弧线:”自彭城至吕梁洪凿渠三百里以通漕运……此渠若能在今夏贯通还能赶得上今岁灌溉。”
众人一言不发紧盯台上的舆图耳朵竖起来听着陈昭清晰的解说声连呼吸声都压得很轻生怕有哪句话听不清楚。
比起遥远的打仗百姓对和自己切实相关
的田地灌溉更加关心。
这些人看不懂舆图,可陈昭解释的很详细,他们能从陈使君口中听到他们村子、他们隔壁村子的名字,知晓这条水渠能灌溉到自家田地。
随着陈昭的叙述,众人心头升起一幅景象——水渠挖到自家田地附近,土壤变得湿润肥沃,遇到旱灾也不必绝望,起码还能提着水桶浇水……
“昭明军虽不募新卒,然治水需聚万民之力。多一夫扛石,则早一日通渠;多十丁垒土,可赶一季农时。”
陈昭的声音已经沙哑了,百姓已经**到了此处,既然总要有消息会传遍民间,那就让徐州百姓把修建水利当成第一大事吧。
”愿共襄盛举者,可至各乡里正处登记。农闲时运一筐土,饭后来夯三寸堤。万众一心,何愁大渠不成?”陈昭振臂高呼,声震四野。
不远处的军营中,已经有不少身影被军营外的动静吸引而来,或明或暗往营外看。
包括得到百姓围营消息匆匆赶来的郭嘉和荀彧,见主公已经把这事处理好了,用不着他们,郭嘉荀彧也就没有出去再多插一手。
“何其英明的天下之主。”郭嘉轻声叹谓,瞳孔中倒映着站在将台上垂目悲悯百姓的陈昭和台下抬头期盼盯着舆图的百姓。
荀彧不说话,郭嘉就一肘捅在他腹上:“对吧?咱们家主公就是英明的天下之主。”
荀彧广袖微震,一声轻叹似落雪融于青衫:”是,天命之主。”他目光掠过乌泱泱一片、抬首仰望陈昭的数千黎民,终是未再多言。
泰山崩于前而临危不惧,还能弯腰护着更弱小的蝼蚁,何其勇猛、何其仁德……
看着最后几个百姓边商量要去挖水渠,边三五成群结伴离去后,陈昭耸耸肩膀,接过赵云递过来的水袋,连喝了两大袋水,冒烟的喉咙终于舒服了些。
“还有几日大军能动身?”陈昭叹息,“我可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