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小说网
《[天幕]皇帝聊天群》

15.第 15 章

一句话,秦念就把所有施行分封郡县并行的皇帝嘲讽了一个遍。

好消息是:

此时只有汉朝和明朝的皇帝被嘲。

刘邦当即就要和秦念理论秦朝二世而亡的问题。

可惜违反规则二,发不出去。

刘彻、朱元璋皆如此。

………

嬴政眼底浮上一丝笑意。

秦念此言,是在告知他大秦以郡县治天下,并且以后世秦皇的身份反对分封。

“不必再议分封事。”

陛下已作出决定,群臣称唯。

没人敢质疑始皇帝的决定。

尤其后世秦皇将分封制视为“君王的能力不足”时,再议分封就是在质疑陛下的能力。

始皇帝的威望足够高,当双榜透露大秦将二世而亡时,大秦军政皆无异动。

天意亦认可陛下的威势。

天榜之上,陛下位列第一!

千古一帝、祖龙,后世盛誉加身!

所有人都相信,大秦亡于胡亥。

只要秦二世不是公子胡亥,大秦就不会亡于二世。

………

刘启没有去反驳“能力不足”的说法。

他削藩削出了七国之乱,还处死了自己的老师晁错。

无能之说,他认。

倒是这推恩令让他极为欣喜!

其实先帝时期,贾谊就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分封更多的诸侯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但先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到刘启登基时,诸王已成为大汉最大的危患。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需要强行分割诸侯的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后,刘启依旧不敢采用贾谊之策。

匈奴虎视眈眈,大汉不能再起内乱。

这推恩令却是将诸侯的封国分封给诸王的其他儿子,可以将阻力减到最低!

【李世民:只此一计,主父偃尚不足以与霍光并论。】

推恩令虽为千古奇谋,但大唐无需用此计。

大唐的封王不裂土。

推恩令基于贾谊之策,以此认定主父偃有霍光之能,李世民不认可。

正如刘秀作为汉帝,最清楚推恩令的作用,却率先询问“主父偃为何能与霍光并称”。

主父偃载于史书的功绩,后世皇帝都看得到。

“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之策,亦非主父偃首创。

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汉高祖刘邦也曾“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

………

数次发言都被规则所阻,刘彻只得放弃理论“能力不足”之说。

先令人去召霍光前来觐见。

刘秀、李世民都认为主父偃不能与霍光并论,已足以说明霍光的才能不只是获得秦念的认可。

刘彻极为期待。

不用再面对这一群“人才丞相”。

他当然也想到霍光治政,太子的势力将会急剧膨胀。

但刘彻无惧。

千古一帝,难道需要担忧太子造反吗?只是霍光年龄还是太小——

可以先让公孙贺就任丞相,直至霍光长成。

【秦念:主父偃主张设置的朔方郡,是刘彻发动漠北之战并取胜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后世数百年的军事防御重地。】

卫青颌首。

朔方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他和霍去病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领军深入漠北。

同时朔方郡的屯田制,也为此次出征提供了大量的军粮补给。

【秦念:足见他有着极为长远的战略眼光。刘彻,如果他能活得更久一点,很有可能跻身顶级文臣之列。】

刘秀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长远的战略眼光”。

后世皇帝评价文臣的标准,果真与现今不同。

李世民亦有所悟。

【刘彻:……】

这么看来,主父偃之死实在可惜。

刘彻对公孙弘略生怨言。

但公孙弘是难得善终的丞相,刘彻不好推卸责任。

【秦念:可惜你听信儒生对他的排挤,让华夏最后一位出彩的纵横家死于族诛。】

赵王刘彭祖冷汗浸湿后背。

他已让人抓捕江充全族,但一名“顶级文臣”的死与他有关,他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当初主父偃助郢人兄弟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致使燕王被迫自尽。

刘彭祖自身行为不端,而主父偃曾游历燕赵。

担忧自己也被告发,等到主父偃出任齐相,刘彭祖就上书告发他收受诸侯贿赂,让诸侯的子弟多得以封侯。

不过主父偃并非死于“收受诸侯贿赂”。

………

主父偃得知自己的死因,本就厌恶儒家的他,这厌恶已经转化为仇恨。

纵横一道式微,他求学时就多受儒生排挤。

入朝为官之后,还会因儒家被族株?

主父偃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

………

刘彻眉头紧皱。

主父偃告发齐王刘次昌与姊通奸,因此被他任命为齐相。

结果主父偃到了齐国,就拿通奸一事警告齐王,使得齐王在恐惧中自尽。

刘彻以为是他胁迫齐王自尽,因此大怒。

但主父偃上书承认接受诸侯贿赂,坚称没有胁迫齐王,刘彻也就不想诛杀他。

公孙弘进言“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刘彻这才族株主父偃。

秦念却说这是学派之争,是儒家排挤纵横家?

公孙弘品行敦厚,怎会行如此之举?

他又看错人了?

天幕禁止谎言,秦念之言必是发于本心。

【李世民:“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个人仇怨,怎能算是学派之争?】

李世民早就看出秦念对儒家的不喜。

但他不认为居于民心榜首的秦皇,会因崇法而刻意贬儒。

对于合格的帝王,采用各家学说应只看对社稷之利弊。

怎能有如此明显的喜恶?

他追问公孙弘之事,是想知道儒家究竟有什么隐患,才会使得后世秦皇如此厌恶儒家。

………

刘彻脸色不太好看。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这是后世对公孙弘的评价?

这是他谦让敦厚的第六任丞相?

???

………

刘启时期。

此时的公孙弘正在研习《公羊传》,并拜胡毋生为师。

看到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公孙弘叹了口气。

不是叹后世的误解。

而是叹他还没有入仕,就已经被后世披露本性。

他通晓《诗》、《书》,又学习《春秋》杂说,最终选择了《公羊传》。

正是因为《公羊传》与他性情契合。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秦念:朕只看结果。儒家治世,百家凋零,华夏总体来说不断衰落。】

先前在武皇的提醒下转变思维,秦念已经知道其他皇帝询问汉武帝的文臣时,其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小说推荐: 我的科学时代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少女的野犬 庶女摆烂日常 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非人类夫君 新搬来的邻居 女主她是地府关系户 港夜沉迷 星际第一动物园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园长!又来一批S级 任务又失败了 谁说我是明君!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