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第 72 章
“征召戍边军士?”李仙惠不敢置信指着自己,“陛下让我去?”
皇帝点头:“怎么,不敢?”
都开始激将了,可见这事有多难搞,李仙惠正要找借口推脱。
皇帝也看出来了:“你要不是不敢去?那就让薛家那小子去,要是不够数朕就要从重治他的罪。”
“陛下!”李仙惠不敢置信,这激将不行又改威胁了。
“那你去不去?”皇帝看孙女急眼,竟然觉得心情舒畅。
“征召府兵去戍边本是折冲府的事情,何况就算折冲府办不了还有南衙十二卫,手指头数来数去也不该让龙武卫的人去,干嘛非要我去。”
她还想在京城盯着章氏兄弟的案子呢?
她鼓腮,开始胡猜:“难道阿婆是故意想把我支出去,好赦免章氏兄弟的恶行。”
皇帝愠怒:“朕是这样的人?是你自己说要在朝堂做一番事业,朕给你机会,你却无端揣度朕的好意,算了,你也是个没出息的?”
李仙惠懊恼,上前讨好:“是我错了,陛下别生气。”
觑着皇帝脸色,小心翼翼答话:“儿是觉得这事好难,我没有把握嘛。”
皇帝脸色松了一些,带着一份笑容:“要是不难朕也不会让你去,你的能力朕这几年也是看在眼里的,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李仙惠还是面有忧色,并没有被夸赞之词冲昏头脑。
“陛下不是让建宁郡王去凤翔办此事了吗?”突然把她换过去,岂不是让人误会。
皇帝脸上浮现几分失望:“你说的没错,朕是先派他去办此事,可如今快一个月过去了,他征召的卫士不足三千,边疆的西蕃人动作频频,朕可等不了一个月又一个月。”
她问李仙惠:“此事若是交由你去办,五千兵卒,你需要多长时间。”
李仙惠咬唇,有些为难。
“陛下,我觉得此事可能真怪罪不了建宁郡王,他已经尽力了,我也偶有听说,如今折冲府征兵难,百姓没有田地,根本不愿入伍,就算是入伍了他也负担不起去边关的花费。”
没有田地就代表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装备粮草,谁会去白白送命。
皇帝叹气:“朕也知道,可这些是沉屙痼疾,不是朕一纸令下就能解决得了的,你说着怎么办?”
朝廷没有田给他们,他们原有的土地又被世家贵族兼并了去,朝廷也难啊!
“用你这颗聪明的小脑瓜子给朕想想办法,若是关内连五千戍卒都凑不齐,以后战事来临,朝廷从哪里去征发兵力。”
“此事你若办好了,朕有重赏!”皇帝许出承诺。
“这关内可以由你随意挑一个州府去征召。”
李仙惠犹豫再三,最后试探道:“陛下只要五千?”
皇帝:“自然多多益善。”戍边卫士已多年未换值过了,有些兵士十几年都未回过家。
“陛下也知道天下几乎已无府兵可召,可否给我自专的权力?”
皇帝微微蹙眉:“你想怎么做?”
“既然田地不是一日能解决的,边疆又急需新兵,不如先招募一批新卒应对边疆之患。”
皇帝打起精神,让她继续说下去。
“招募天下猛儿壮士,选精壮之才入伍,由朝廷准备装备粮草,且每月还有俸银补贴。”
皇帝有些犹豫,若是由朝廷负责开支他们装备粮草,还有俸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太府寺是否有足够的钱财,户部能不能通过这笔拨款。
若是常规化,每一年都要给朝廷添一笔负担。
只怕朝臣没那么容易通过?
“这也只不过是暂时的,等陛下重新测量田地分配给百姓,府兵也就能重新启用了。”
谈何容易!皇帝微微摇头。
不过目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边疆频频催促,她是该有个决断了。
“此事就先按你说的办,朕允你自专之权,户部兵部都配合你,但你也别动作太大,弄的上下不安。”
李仙惠心里已经大概有数了:“儿遵旨。”
“儿臣回去细细想个条陈,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皇帝满意,问她:“你要多长时间?”
李仙惠道:“一月足以,在此期间我想陛下答应我一件事,不管任何人来告我的状,你能不能不搭理他们。”
皇帝瞪她:“悠着点,别闹的太大,朝堂上还有御史台盯着你,太大了朕也护不住你。”
“谢陛下!”
她笑眯眯地应下了。
她虽然有个模糊的概念,可毕竟对军中的事情一知半解,好在薛辟疆出身薛家,跟着老国公也去过战场,对府军了解颇多。
当听她说要招募猛儿入伍,薛辟疆就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一方面可以让府兵回乡耕种,不耽搁农事,另一方面猛儿由朝廷负担开支,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甚至还能让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多条活路。
不过他马上又想到了一个弊端。
府兵是轮宿制度,战时是兵,闲时是农,边疆有战事,由地方折冲府征召府兵,这就容易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情况,好处就是皇帝能牢牢掌控兵权,而将军只有战时的指挥权。
可若是由地方募兵,就容易让将军们掌控兵权,这些兵的身家性命都在上峰手中,又是由他们一手提拔,很容易养成心腹亲兵。
薛家如今尚且都有一支亲兵,何况自己募兵,那就更是容易发展自己的势力。
李仙惠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募来的士兵一入伍便是终身的,朝堂天高皇帝远,他们自然是更忠心自己的主将。
得想个办法隔绝这种集权可能性,还要培养他们对朝廷忠诚度。
三日后,李仙惠有了初步的构想,她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皇帝看到后就立马让人把她叫到宫中。
“你要以扩招北衙禁军的名义招募新军?你该明白,他们最终是要派往边疆的?”皇帝对她道。
“儿知道,他们入伍时会划拨到龙武卫名下,操练三个月后他们会被派往边地三年,三年后调回京师。”
“陛下,不如以此为条例,以后陛下的禁卫军都需要去边疆服役三年,立功者晋升,可外出为将。”
“陛下也定期从边军中挑选优秀猛儿进禁卫军。”
皇帝笑了:“你的办法很好。”她忧心的地方,也考虑到了,这让皇帝很满意。
“你要去哪个州府征召?”皇帝问她。
“陛下,京兆府是天下中心,一切新规矩都要从这里扩散出去。”
皇帝:“你确定要在京兆府?”
这里兵源可不足。
“是。”
皇帝准了,提醒她:“记住,朕只给你一个月。”
消息传出,朝野……朝野已经习惯了,陛下对万年郡主就是这么倚重和偏心。
只要是万年郡主办事,那从来就没有按照规矩来过。
她刚开始还似模似样地在折冲府办了几天工,可惜征召来的府兵寥寥无几,她不悦,竟然开始盯上那些大族的田地。
他们心知不好,他们太清楚为何府兵难征,不就是没田吗?
这个万年郡主不会是盯上他们的田地了吧,就在他们提心吊胆的时候,万年县主让人在街上拉了一条红布,上面写着招募猛儿进龙武军,朝廷配备装备,还给钱!
第一天,有人折冲府门前转悠,但不敢进,也不知道真假。
第二日,万年郡主干脆让人把招募的桌子搬到大街上,有家无恒产,无所事事的男子前去碰运气。
那些人简单地试炼一下,见他身体强壮,竟然收了,当日就领进了龙武卫营中。
第三日龙武卫将军薛辟疆和万年郡主都出现了,让人宣传招募猛儿的好处,不但有钱拿,若是立了功就能当官,这让不少男儿心痒痒。
有些人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报了明。
十日后,李仙惠翻开名册,发现招募的人数远远不够,如今只有一千多一点。
这可不行,按这样下去,半个月后她人数可招不齐。
她想了个损招。
把折冲府的人都派下乡去宣传,府兵多出自富农家庭。这招募猛儿自然是贫寒之家,他们这样的家庭消息滞后,她把有钱领、吃住朝廷管当宣传重点,果然效果显著。
折冲府门外的红布也换了新的,只说名额数量有限,只招募最后三天。
这下观望的人也坐不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