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腿伤玄机·毒剂溯源
警车驶离市区,轮胎刚碾过碎石路还没稳住节奏,陈骁的手机就震了。屏幕亮起,是沈昭发来的图片文件,下面附了一行字:“模型血迹的质谱初筛结果。”他单手划开图片,波峰图谱下方标着一组化合物代号——ND-9。这名字在任何公开的毒理数据库里都找不到,但系统捕捉到关键词的瞬间立刻响应,【线索关联】功能无声启动,视野里浮起一条淡蓝色的逻辑链:ND-9→第19章毒剂研发室合成日志→批号JS-0923-T7→容器金属反光特征匹配陆明川义肢残留物。
他立刻拨通沈昭电话。“查那个批号的出库记录,我要知道它最后一次被送到哪。”
“已经在查,”她的声音很冷静,“但真正的突破口不在出库,而在使用。”
电话挂断前,陈骁听见那头清脆的键盘敲击声。他抬眼望向车窗外灰蒙蒙的天际线,废弃通信站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但这时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新提示:【生物制剂流向异常——JS-0923-T7近三年共发放七支,六支登记销毁,一支标注‘临床观察’,接收单位:市局附属康复中心】。
他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在砂石路上擦出两道深痕。
康复中心归市局直属,专门负责因公致残警务人员的术后康复。陆明川三年前因爆炸事故截肢,正是中心登记在册的首批患者。陈骁一把将方向盘打到底,车还没完全回正就已加速驶向城区。
二十分钟后,他站在康复中心档案室外的走廊上。调阅权限需要局长亲自批准,而陆明川这会儿还在重症监护室,任何非常规操作都会触发系统警报。他靠在墙边,闭眼默问系统:【有没有别的办法拿到用药记录?】
【推演生成三条路径】。第一条:走药剂废弃物回收流程反向追踪,成功率41%,耗时超48小时;第二条:破译中心冷链运输日志的加密协议,需要技术科支援;第三条:以“**伤员神经并发症研究”的名义申请成分比对,由法医中心发起,合法合规,成功率87%。
他立刻打给沈昭。
“用‘**伤员神经并发症’课题的名义,申请调取陆明川近三个月的用药成分分析,”他说,“理由写充分,流程走正规。”
“明白,”她顿了顿,“我会在申请里加入‘疑似新型抑制剂交叉反应’的假设,增加通过几率。”
不到两小时,沈昭回了电话。“批号确认,完全匹配。陆明川每周三接受一次‘神经稳定剂’注射,药瓶标签上的批号就是JS-0923-T7。最后一次注射,是三天前。”
陈骁站在白板前,把新信息钉进证据链。红笔从“毒剂容器”拉出一条线,经过“康复中心”,最终停在“陆明川定期用药”。整条线闭合了,却透出更深的寒意——这不是临时措施,而是长期的控制。
他转向沈昭:“师父的尸检报告里,有没有提到过类似成分?”
她摇头。“原始样本封存了十年,复检需要三人联署。但当时胃部防腐处理记录了一种非常规添加剂,当时被归类为‘辅助固定剂’。”
“调出来看看。”
沈昭打开平板,进入法医中心冷库存档F-7的切片记录。低温质谱分离后的化合物图谱缓缓呈现。陈骁盯着那组波峰,心里默问系统:【和ND-9比对】
【成分比对启动】。几秒后,结果弹出:匹配度93.6%。核心抑制剂ND-9确实存在,而且浓度分布模式和陆明川当前的血清值曲线高度相似。
“不是巧合,”沈昭声音低沉,“这种药剂会缓慢破坏神经突触的稳定性,初期表现为情绪波动、睡眠障碍,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自主呼吸衰竭。如果剂量控制得当,死亡看起来会像是‘突发性心源性**’。”
陈骁盯着白板上师父的照片。十年前那场“意外坠楼”,尸检结论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行为失控”。现在看来,杀机早就埋进了他的身体里。
“他不是自己跳下去的,”陈骁说,“是被人推下去之前——身体已经被药物摧垮到无法反抗。”
沈昭没接话。她打开另一个窗口,调出第19章毒剂研发室的合成日志。ND-9只出现过一次,代号“静默者”,备注栏写着:“适用于长期潜伏型清除,代谢周期长,常规尸检难以检出。”
陈骁闭上眼,再次向系统提问:【是否存在未侦破的死亡案例,表现出ND-9**特征?】
【相似案件匹配启动】。系统以“胃部防腐异常+神经组织退化+婚戒佩戴”为核心指标,开始筛查未破案卷。
等待的十秒,空气仿佛凝固。
随后,一条记录跳了出来:三年前,江城东郊河道发现一具无名男尸,身份无法确认,尸检显示胃部组织经过特殊防腐处理,神经元广泛退化,右手无名指戴着一枚刻有市局徽记的婚戒。家属拒领,已火化备案。
陈骁瞳孔一缩。
“婚戒?”他问。
“市局定制款,只有正式编制警员及其配偶才能持有,”沈昭调出火化前拍摄的照片,“戒指内圈刻着编号J-2174。”
她随即调出陆明川的个人档案,翻到婚姻登记页。配偶姓名是空的,但婚戒编号明确标注着J-2174。
“这具尸体戴着陆明川妻子的戒指,”陈骁声音冷了下来,“而陆明川从未公开说过她去世了。”
“更奇怪的是尸检报告,”沈昭放大文档,“使用的防腐剂类型和师父案中的完全一致,报告末尾还有一行手写批注:‘建议归档F-9,勿入主库’。这不符合标准流程。”
陈骁立刻查询F-9档案编号的调阅权限。系统提示:需二级以上调查权限,且需两名高级警官联署。
“有人不想让我们看到这份报告,”他说。
沈昭却已经转向另一条线索。她调出无名尸指甲缝残留物的分析图,放大纤维成分。“这是高支棉混纺,带轻微阻燃涂层——常见于高级办公窗帘。”
她将样本图谱与陆明川办公室窗帘的纤维数据库进行比对。匹配度88.3%。
“这人死前,接触过陆明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