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 14 章
江濯灵姐弟与赵继业夫妇会和后,赵继业问她为什么耽搁了那么久。
江濯灵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告知。
赵继业沉默良久。
“你做的很好,江江,我不如你。”
国公府大管家吴振在门口亲迎。
吴振是国公府的家生子,自小同赵继业几兄弟一起长大。亲身经历了国公府当年的惨剧,如今赵继业携家人重回国公府,他感怀甚多。
“二爷,您的松风院自您走后,老夫人就让奴才封起来了,听到您回来的消息后,老夫人高兴坏了,命奴才带着人把松风院上上下下都打扫了一遍。”
“老夫人特意叮嘱奴才,二爷原先的物件一概都不要动,三少爷和三小姐的院子也都准备好了,三少爷和几位少爷们一起住在前院,三小姐就住在大姑奶奶原先的菡萏院中,少爷小姐院中的物件一概都是最好的,请二爷放心。”
听到大姑奶奶,赵继业的面色骤变。
他如今回来只不过是为了把赵敬德唱的这出戏唱好,免得将来拖累江江,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能平静地面对过去的一切。但听到故人的消息,还是会心神俱碎。
吴管家见到赵继业的情状,不由心中暗自叹息。
当年的事,各有不对,只有二爷,一直被困在当年,走不出来。
见赵继业不搭话,他转而向江濯灵等人介绍信国公府的历史。
信国公府位于皇城东,占地半个永康巷有余。
始建于太祖时期,永徽二年。
初代信国公赵铁牛和现任信国公赵敬德在太祖还是一个行脚商时就跟随太祖,后面随太祖一起打天下,为大雍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祖感念两父子的复出,封赵铁牛为一等信国公,特许不降爵承袭。并在永徽二年下令建造信国公府。
国公府内景色均由当时的名家打造,造景堪称一绝,既有北方园林的旷达不羁,又有南方园林的精巧自然。
一路走来,江濯灵沉浸在国公府的景致中,目不暇接。
不愧是一等国公,此等富贵果然迷人眼。
走至老夫人的寿安堂时,吴管家驻足,言及就送到此处。
他的眼睛看向地砖上精致的花纹,低声问:“自二爷走后,奴才一直挂念着二爷,如今二爷回来了,奴才想问一问,二爷这些年过得开心吗?”
赵继业沉默许久,开口答道:“开心。”
“那就好,那二爷便不虚此行了。”
他恭恭敬敬的告退,赵继业看着他清瘦的背影,向家人解释:
“他...他曾是我的幼时玩伴,他的父亲是国公府的老管家,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我外出求学,他也当了管家。就慢慢疏远了,我没想到他一直挂念着我。”
江濯灵也同赵继业一起看着吴管家的背影。
他的背影清瘦而佝偻,走路时习惯性的低垂着脖颈,和人说话时也会避开人的目光,眼睛一直瞟向地面。
奴才们有奴才们的处世之道,和主子说话时,要忘记自己是个人。
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他的主子,他旧时的玩伴,这些略显亲密的问题呢。
江濯灵不得而知,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在某个瞬间,那些压抑不住的情感让他把深埋在心底的话脱口而出。
他曾经的朋友在他自己选择的那条路上过得很好,那便足矣。
江濯灵跟着赵继业走进寿安堂,对这座府邸的主人们越发的好奇。
她的心中惶惶不安,在这座奢华的信国公府中,她是独自闯进的异乡人。
寿安堂是一个四进的宅子,一行人甫一进门,就有守门的丫鬟前去通报。又有小丫鬟一路引着他们前行,走到二进门时,隐隐可以听到里面的屋子传来说笑声。
一个富态的婆子亲自迎来,满脸堆笑。
“可算把二爷和二奶奶盼来了,老夫人并世子夫人还有几位小姐已经等您一个下午了,快快请进。”
这婆子穿的是全新的绸缎,绸缎波光粼粼,发间带着几个造型精致的金簪,宽大地袖口处隐隐露出金镯子的边缘。
江濯灵不由咂舌,她家在青梧镇已称得上富贵,祖母日常穿着打扮也不过是半旧的绸缎和几个常用的金簪而已,国公府的一个下人就已经是此等排场了。
她的动作越发小心谨慎,跟着父母一路进了主屋。
进门一眼见到的便是坐在主位上的老妇人,年约六十余岁,慈眉善目,眼角微微上挑。穿着朴素,只在发间带了一根素白的玉簪,正是她的祖母信国公夫人郑氏。
见到他们进来,她迫不及待地从座椅上起身。
赵继业率先跪下,面容平静,声音却隐带悲怆:“不孝子继业携妻明月,子濯意,女清灵拜见母亲。”
郑氏踉跄着走下来,跪着抱住赵继业的头,用手狠狠地打他的背,声音凄厉:“不孝子,你个不孝子还敢回来,你可还记得自己还有一个老娘啊。你怎么就狠心扔下我。”
其感情之深引得江濯灵眼眶微微发红,。
坐在郑氏左手边的世子夫人崔氏快步走下来,搀扶着郑氏:“母亲一定要以身体为重,您本来身体就不好,太医一再叮嘱您不要情绪波动,若为了小叔伤了身体,反倒是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不孝了。”
她语气柔和,三言两语地就安抚好了郑氏,扶着郑氏回主座落座。安顿好郑氏后,又亲自把跪着的江明月扶起:“弟妹快请起,怪我一时情及,只顾着母亲的身体,竟是忘了弟妹和孩子们还跪着,真是该打。”
她抓着江明月的手,细细地端详江明月,赞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弟妹,果真是个冰雪般地美人,我看啊,这满厅的人加起来都敌不过弟妹的姝色。”
时下风气,女子以德为美,她这话说得就有些诛心了。
江明月不紧不慢地说:“嫂嫂谬赞了,嫂嫂气度过人,明月如何敢与嫂嫂争辉。”
崔氏的表情不变,知道面前这个商户懂得其中的关窍,轻轻带过这个话题,转而问江明月一些沿途的风景之类不痛不痒地话题。
二人你来我往,气氛竟是极为融洽。
说着说着,崔氏把话题转向江濯灵:“看我,只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