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十万大军花落谁家
苏扶楹在将军府的日子已有月余。她起居如常,眉宇间的悲伤似乎被时光渐渐稀释,举止也恢复了往日的从容雅静。
若非夜里无意瞥见她窗前透出的烛光,常常至深夜方熄,几乎要让人以为,那场灭顶的家门惨祸,她真的释怀了。
这日午后,昭元如往日般,与苏扶楹于静室中研读典籍,推演时局。苏扶楹授课引经据典,对着竹简上的内容,剖析着合纵连横背后的利益纠葛。直至屋内光线渐暗,油灯也点燃一会后,今日的功课方才告一段落。
“今日便到这里吧。”苏扶楹合上竹简。
恰在此时,门外脚步轻响,夏岚悄然入内,手中捧着一封不起眼的信匣,径直呈予昭元。昭元接过,并未立即开启,直到苏扶楹收拾好案上文墨,目光落向她时,她才拿起贴身带着的银刀,轻轻划开了封口的火漆。
薄薄一张素笺被抽出,昭元垂目,目光快速扫过纸上寥寥数语,随即将其缓缓推至苏扶楹面前。
苏扶楹手指拈起信纸,同样展开。纸上墨迹清晰。不过片刻,她的脸色几次变换,捏着信笺的因手指用力而弯折出痕迹,胸腔中压抑的愤怒冲撞得她几乎站立不稳。然而,下一刻,她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抬起头,迎上昭元询问目光,抢先一步开口,“不到时候。如今时局…他不能倒!”最后四个字说出来,似乎花费了她所有的力气。
花疏芷心中尚带着一丝窘意,如约前往城中颇负盛名的清竹轩茶楼。午后阳光微醺,雅室临窗,施景明已备好清茶点心,是特意选的花疏芷家乡的江南细点,茶也是她爱喝的雨前龙井。
“昨日让花小姐受惊了。”说是赏画,施景明却并未急着进入话题,反而动作从容优雅地为她斟茶,又从袖中取出一个物件,递向花疏芷。
“也是机缘巧合。今日一早,我那书童去市集购书,竟撞见几个游手儿分赃,那为首的手中攥着的,正是小姐遗失的香囊荷包。书童便上前扭住了人。我得了消息,亲自去了一趟,总算是物归原主了”
那荷包,正是被小乞儿窃去的贴身之物,锦缎面因匆忙间的拉扯略有褶皱,但显然已被细心理平整过。
花疏芷接过,脸颊不由微微发烫。她抬眸望向眼前眼神风度翩翩的青年,轻轻点头“这是此物…有劳施公子费心了,疏芷感激不尽。”
两人目光短暂相接,窗外的喧嚣仿佛远去,时间就此定格,雅室之中唯余一缕茶香。
深宫禁苑的长乐宫中。
“哗啦!”淑妃霍然起身,广袖狠狠一扫,将矮桌上的整套玛瑙茶具尽数掀落在地。
碎裂的瓷片与滚烫的茶水飞溅开来,有几滴甚至溅到了跪伏在地的宫婢手背上,烫得她们浑身一颤,却死死咬住嘴唇,连痛呼都不敢发出,只是将头埋得更低,身体抖如筛糠。
“废物,都是废物!”淑妃一张精心修饰过的艳丽脸庞因愤怒而扭曲,胸脯剧烈起伏,“那个姬颂节早不冒头晚不冒头,偏偏是这时候!他出来搅什么浑水,硬生生坏了父亲苦心经营的局面。”
她想起父亲刚刚秘送入宫的消息,心中更是憋闷得几欲呕血,“父亲还让我在宫里务必收敛隐忍…忍?哼!那赵皇后此刻,指不定躲在凤仪宫里怎么偷着乐,怎么笑话我呢!”淑妃越想越恨。
而这场雷霆震怒的导火索,便是今晨的金銮殿。
刑部侍郎王铮手持奏本,出列朗声道“陛下,云岚山花守耘意外身亡一事,经由我刑部,大理寺及京兆尹三方会同查勘,已验明尸体,确认其为失火烧亡。是火烛倒引燃帷幔,火势蔓延迅速,花大人在慌乱中中未曾来的及逃离,此案实乃意外。”
话音未落,御史中丞严大人已按捺不住,一步跨出班列,剑眉倒竖,洪亮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岂会如此之巧?王侍郎,失火案本就少见,更遑论白日失火竟无一人逃生?那宋大人前些日子不是也…”他似觉失言,猛然顿住,后面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王大人!”门下省给事中刘澄紧跟着接口道,他面向王铮,目光不闪不避“严大人所虑不无道理,此事细究起来,实在蹊跷万分,疑点重重,刑部只凭现场痕迹便断然定为意外,未免有些草率仓促!恳请陛下下旨,让御史台与刑部重启调查!”
“哼!”户部员外郎李元朗冷哼一声,他身材宽大,鄙夷之色毫不掩饰,“草率?我看某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乱!花守耘此人恃才傲物,口无遮拦,诸位大人莫不是被他那狂狷之态糊弄住了?什么真才实学?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
“为了一个已死之人的意外在这金殿之上纠缠不清,简直有辱朝堂清议。当务之急是什么?是淮河防线上那十万精锐大军到底该派谁去统领坐镇,这才是关乎社稷安危、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诸位大人,莫要本末倒置!”他一嗓子吼出来,试图将话题强行引开。
这一句瞬间搅散了原本集中在花守耘案上的注意力。淮河兵权这才是真正牵动各方神经的核心利益,方才还在争论花守耘之死的几位官员也是一滞,眼神闪烁,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汇集到御座之上。
龙椅上的李承业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朝堂上这嗡嗡的争执声吵得他愈发头痛欲裂。他捏了捏眉心,疲惫的目光扫过殿下。
“够了…!”李承业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沉沉的威压,殿内瞬时鸦雀无声。他的目光转向殿阶下一位一直神色沉静的紫袍老者,
“郑相,你是百官之首,素来持重老成。关于花守耘之事,你如何看?”李承业直接将难题抛给了这位位高权重的老臣。
郑元辅面色无波,缓缓出列,对着御座深施一礼“陛下,老臣以为,花大人一心专注学识,读书时忽略了外面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思议之事。”
“意外之说,虽令人扼腕叹息,然详查其过程与现场形迹,刑部,京兆尹与大理寺三方共识,王大人此言倒也不失为一种合情理的结论。”他话语圆滑,看似认同意外之说,实则点明是三方共识,巧妙地将刑部顶在最前,言语间滴水不漏,却悄然平息着争论。
“陛下,微臣斗胆,只是此时前线战况紧急,花大人之案此后再议未尝不可。边界安危才是要事啊。”
然而,未等那些心存疑虑的官员仔细咀嚼郑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