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愿得安处
开春的第一道雨过后,冷意渐退,阳光重新照进小院。
地头的垄沟里,嫩绿小苗掀破泥壳,像是偷偷探出脑袋的孩子。
赵芦花拿手指压了压,说:“活了,长得结实。”
这是种下去的第六天。
林青禾看着那点点新绿,没吭声,心中却像被什么拨了一下。她很少信什么天命,但这一刻,她愿意信。
她们熬过了严冬,种下的,真的发了芽。
小院里更是热闹。
每日清晨,灶房升火,锄头声、水桶声、晒衣声此起彼伏。
几日下来,靠着豆腐换粮、野菜渔猎,存粮的房间又开始慢慢被挤占。屋檐下挂着风干的鱼干和豆腐皮,墙边晒着野菜,缸里装了腌鱼和酸菜。
不算富足,但总归是有些底气了。
这一日,林青禾挽了袖子,带着青山、魏长福、王大几人爬上屋顶修漏处。
这屋顶早在风雪天已被压得瓦碎檩裂,一直没时间修缮。
“春雨最多,屋顶再漏,灶房和火炕都要受潮。”她踩在屋脊上,指了几处,“这块换瓦,那边要用灰泥补缝。”
她动作不快,但干净利索。
青山在下面接着递瓦的活,王大攀着梯子上来,一边咧嘴笑:“林姑娘,像你这么干脆利落的女当家,我头一回见。”
林青禾笑了笑,没答话。
屋后,林通正搭鸡棚。
鸡还是早前县令那边送来的五只,整个冬日都被关在灶间,春天了正好将它们挪出去。
林通用旧木料、竹片扎了个半人高的棚,外头糊了稻草和旧布,挡风。
“这边得围两层,免得黄大仙来叼。”他边干边说。
几个少年围着看,还拿草绳学他结扣。
林通头有意教:“谁看得会,给我搭把手。”
“我来!”刘榆最先举手。
小院一砖一瓦地修补、缝补,哪怕慢,也在向前。
晚饭后,小青麦拉着小石头在院子里等,等着山上觅食的小队回来。
不一会儿,就见罗玥背着箩筐走进来,笑着从里头拿出几颗野果、一捧豌豆尖,还有两只还带血的野兔。
小青麦“哇”地一声跳起来,小石头拍手大笑:“兔兔!果果!”
灶房立刻热闹起来,锅里炖起了肉汤,孩子们守着炉子不肯走。
*
这之后,小院的日子渐渐步入了正轨。
有人耕地,有人煮饭,有人采野菜,有人入山渔猎,鸡圈里每日都有收获,孩子们每天在院里撒欢,盼着鸡蛋、盼着果子、盼着新鲜的猎物带回来。
众人脸上的气色好了许多,笑也多了。白日里干活累了,有人哼两句曲子,有人捣鼓木活,也有人在柴火堆边给孩子讲老人传下来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私下议论。
“要是能一直住这儿就好了。”
“这样安生的日子真是多久都过不够。”
“等过几年,孩子也大了,咱也算在花溪城扎下根了吧。”
这夜,林杏枝端了两碗蜂蜜水,坐在炕边与林青禾聊天。
“青禾,咱们会留下来吗?”她声音不大,眼神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宁静,“你看,小麦都长高了些,青山也懂事了,大家也有了盼头。”
她笑起来,“我从没想过,居然能在城里安下心。以前在村里,一年年都没个头。”
林青禾没有立刻回答,她看着远处漆黑的夜色,眉目沉静。
她当然看见了大家的变化,看见了屋顶不再漏水,仓角渐满,看见有人开始拾起断了的生活。
可她没法真跟着安心。
她知道,她能搭一个院子、建一个鸡棚,却挡不住整个乱世。
这城不过是暂歇的一站,若真动荡临头,官军溃败、匪患逼近,这点屋瓦泥墙能挡什么?
她努力让众人活得像个人,但她也随时准备再次上路。
“小姑,”她终于开口,“我不是不想安稳,但这世道……不让人安稳。”
林杏枝怔了怔,低头捧着碗,蜂蜜水已凉。
“你说得也对。”她过了好一会儿才轻声道,“不过我还是希望,咱们能多歇一歇。”
林青禾没有回话。
夜风微动,鸡窝里传来翻动羽毛的细响,远山沉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