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次日,五郎虽停职在家,却并未闲着。
他凭借记忆,重新校勘那段引起争议的经文,详细记录每一步推理过程。
同时,三郎动用生意场上的人脉,暗中调查刘校书郎的背景和与赵德昌的关系。
二郎则通过怡宁郡主的关系,查阅了秘书省藏书目录。
发现那套所谓“珍贵版本”并非来自赵德昌私藏,而是不久前才从库房中调出的一个冷门版本,平时极少使用。
更令人起疑的是,大郎在国子监查到,同一时期,有一位大儒正在研究《礼尚》不同版本。
他曾想借阅那个版本,却被告知已被借出,且借阅登记册上莫名其妙地缺失了几页。
线索逐渐汇集,但仍缺少直接证据证明五郎的清白。
转机出现在第四日。
那日清晨,小厮洒扫院子时发现一封信不知从何而来的信。
信中没有署名,只有短短一句话:“查药水,字迹可复原。”
宋家父子面面相觑,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是何人送来此信。
“难道是陷阱?”二郎谨慎地说。
宋远廷摇头:“魏家已占上风,没必要再设陷阱。这可能是知情人的暗中相助。”
但如何查验?书稿现在被封存在秘书省,他们根本无法接触。
正当大家犯难之际,大郎忽然开口:“我或许有办法。”
众人惊讶地看向大郎。大郎微微顿了顿,才开口说道:
“我在国子监听过一位大儒讲课,他说过去有一种药水,可以使字迹暂时模糊,但用特殊方法可以复原。
这种方法曾用于保护重要文献,防止被无知者篡改。”
大郎细细解释:“如果真是用了这种药水,那么用醋蒸汽熏蒸,便能使原有字迹重现。”
三郎击掌:“太好了!但我们如何才能接触到书稿呢?”
众人正为难时,二郎忽然想起怡宁郡主的话,他看了看父亲和兄弟们,开口道:
“郡主曾说,若遇为难处,可去找她。或许她能帮我们争取到查验书稿的机会。”
宋远廷颔首:“既如此,事不宜迟,二郎赶紧修书一封,将情况简要说明,请求郡主相助。”
二郎点点头,立刻取了纸笔将所求之事写得清清楚楚。并亲自送往安王府。
不巧的是,郡主彼时刚好入宫陪伴太后了。
但好在怡宁出门前曾嘱咐过门口的侍卫,若是宋家来人需小心接待。
王府侍卫不敢怠慢,当即收下了二郎的亲笔信,并一再保证,只要郡主回府,会立刻亲手转交。
二郎回家后,宋家人剩下的便只有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宋家的每个人都无比煎熬。
然而当日下午,便迎来了转折。
宫中有旨,命秘书监将争议书稿送至翰林院,由多位学者共同查验。
旨意下达的时候,怡宁亲自到了宋府。
一见二郎,怡宁便甜甜地绽开笑颜:“放心吧。我已经求过皇伯父同意重新审查此事了。
若真是有人从中作梗,必然会能还宋家一个公道。”
宋家人激动地看着怡宁,心中的感激已是溢于言表。
三郎偷偷撞了二郎一下,二郎才后知后觉地上前对怡宁拱手施礼:
“明信代宋家谢过郡主了。”
怡宁眉眼弯弯,嘴角扯起一抹好看的弧度,虽然帮了忙,却半点不居功。
“其实即便没有我,皇伯父也会查的。宋家如今风头太盛,难免被人算计。
这一点皇伯父知道。皇伯父信任宋家,便不会由着别人胡来的。
不过……”怡宁话锋一转:“你要是非得感谢我的话,就陪我一日吧。”
二郎闻言,脸上立刻爬上红晕。
宋远廷父子几人见状赶紧闪人。虽说宋家阴霾还未尽散,但云开见日的时间也不远了。
查验当天,宋家父子被允许到场。刘校书郎和赵德昌也在场,面色不善。
翰林院中,几位资深学者仔细检查书稿。
最初,大家都认为字迹确实是年久模糊,直到一位老翰林提出疑问:
“这模糊处的边缘整齐,不似自然褪色。”
大郎趁机提出:“下官曾闻,有种药水可使字迹暂时模糊,但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