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赏罚
三司很快将李乐安他们带回来的卷宗进行审理。
江奎通敌一案,经由马氏举报告发,加之查获的与吐谷浑往来书信,证据确凿,罪无可赦。江氏一族的姻亲故旧皆噤若寒蝉,唯恐陛下想起他们的存在,无人敢为江氏说情。
黄氏私掘银矿一案更是触目惊心。不仅私挖官银,更征发徭役采矿,致两千余无辜百姓丧命,其罪罄竹难书。
王家确系被王琛这个蠢材牵连。虽与黄家有姻亲之谊,但据查证,王家对银矿之事并不知情。可叹王琛又蠢又恶,竟敢率兵追杀当朝公主与朝廷命官!
王侍郎的亲友们只能竭力周旋,以求保全王家众人的性命。听闻王侍郎得知消息后,当场呕血昏厥,不省人事。王瑚的妻族孔氏对王琛恨之入骨。王瑚本是一表人才,风姿不逊于冯晟,如今却被胞弟牵连至此,连带着孔氏一族也蒙受污名。
三日后的清晨,天光初亮,朱雀门外已是车马如流。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穿过重重宫门,向清泰殿行去。
今日是大朝会,皇帝将宣布对西川一案的处置与封赏。
冯晟身着深青色官袍,立于百官之中。他身姿挺拔,眉目沉静,在一众或年迈或中庸的朝臣中格外显眼。不远处,卫兰穿着浅绿色官服,站在品阶较低的官员队列中,神色平静如水。
钟鼓齐鸣,百官依序入殿。金碧辉煌的太极殿内,盘龙柱森然林立,御座高悬于九重玉阶之上,威严庄重。
“陛下驾到——”内侍高亢的唱喏声回荡在大殿中。
皇帝身着玄色冕服,缓步登上玉阶,转身面向群臣。百官齐跪,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皇帝声音沉稳,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朝会先议了几件日常政务,随后内侍监上前一步,展开明黄绸缎的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川永县银矿案,主犯黄氏、江氏,世受皇恩,不思报效,反欺君罔上,贪墨公帑,勾结地方,鱼肉百姓。且意图杀害钦差、公主及朝廷命官,罪同谋逆,更兼私通外敌,罪证确凿,十恶不赦!依律,判黄、江两族满门抄斩,家产悉数抄没,以正国法!”
“刑部侍郎之子王琛,以下犯上,聚众抗法,意图杀害钦差、公主及朝廷命官,罪同谋逆,十恶不赦!判凌迟处死,以儆效尤!王氏一族,教子无方,纵容行凶,本应连坐处斩。念及王侍郎多年勤勉,改判全家流放岭南,永不得返京!”
“西川刺史赵谦,监管不力,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诏书的声音冰冷无情,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百官心头。顷刻间,西川两大豪族烟消云散,而王琛的凌迟结局更是让不少人心底生寒。
紧接着,诏书语调一转,开始论功行赏。
“大理寺丞冯晟、新科探花卫兰,奉旨查理西川一案,不畏艰险,洞察秋毫,肃清奸佞,功在社稷。擢冯晟为大理寺右少卿,官居从四品,赐银千两,蜀锦百匹。擢卫兰为监察御史,官居正六品,赐银五百两,京宅一座。”
“羽林校尉孙文静,陈烈,护卫有功,晋羽林郎将,官居正五品!”
“其余有功人员,各赏银百两,绢五十匹!”
旨意一下,朝堂之上顿时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队列中的几位年轻人身上。
冯晟身姿挺拔如松,出列谢恩,面容沉静,并无半分骄矜之色。他规规矩矩地行礼,声音平稳:“臣,冯晟,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心尽力,以报君恩。”
然而,投向他的目光却复杂得多。二十二岁的从四品大理寺少卿!这是何等惊人的升迁速度!大理寺乃天下刑名总汇,右少卿已是副长官,位高权重。这意味着冯晟真正进入了朝堂的核心权力阶层。
不少人的目光又悄悄转向队列前方的昌陵侯冯靖平。昌陵侯面色如常,但微微扬起的下巴和眼神中难以完全掩饰的微光,还是泄露了他身为父亲的骄傲。羡慕、嫉妒、惊叹、审视……种种情绪在无声的目光交汇中流淌。冯家有此麒麟儿,圣眷正隆,未来不可限量。
相较于冯晟引发的对于家世和前途的复杂感慨,卫兰的晋升则更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另一种性质的涟漪。寒门探花郎,高中不过短短时日,竟能跳出翰林院清贵却略显清闲的修书生涯,直接出任实权在握的监察御史!
正六品的官阶或许不算高,但监察御史负责稽察六部百司,权力可大可小,极易得到天子瞩目,是真正的天子近臣。本届的状元和榜眼,此刻恐怕还在翰林院的故纸堆中埋首呢。
这无疑向天下寒门学子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陛下选才,重能力、重实干,而弗论出身。卫兰出列谢恩,声音清越坚定,眉宇间自有一番风骨。
孙文静和陈烈也纷纷出列领旨谢恩。
然而,就在赏罚看似尘埃落定之时,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古板的御史大夫,手持玉笏,迈步出列,声音洪亮却带着迂腐之气。
“陛下!臣有本奏!”众人看去,乃是素有“铁面”之称的老御史邹正。
“讲。”皇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陛下,”邹正朗声道,声音在大殿回荡,“西川一案,冯大人与卫大人之功,自有公论。然,晋元长公主殿下,擅自离京,深入险地,虽或有微劳,然其行径实属干政越权!更兼劳动周大都护调动边军护卫,此乃以私情干涉政务,殊为不妥!若日后宗室皇女皆效仿之,则国法纲常何在?朝廷体统何存?依臣之见,应明诏申饬,以正视听!”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凝滞。许多保守的臣子暗暗点头,觉得邹御史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但也有不少人替公主捏了一把汗,目光悄悄投向御座。
皇帝尚未开口,卫兰却再次出列。她神色平静,对着邹正微微拱手,语气沉稳却不失力量:“邹御史此言,下官不敢苟同。”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到她身上。
“公主殿下此行,虽初始未奉明旨,然其心系西川百姓困苦,闻知银矿黑幕,忧心公帑流失,更兼体察陛下肃清吏治之圣意,方才甘冒奇险,深入虎穴。”卫兰的声音清晰冷静,逻辑分明。
“在西川期间,殿下并未以权干预臣等查案,反而身先士卒,安抚民怨,震慑豪强,获取关键证据,于破案助力良多。若非殿下在场,江奎意图杀人灭口之时,局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