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小说网
《权力巅峰:从银行职员到封疆大吏》

第423章 考试3

会议室内一片沉寂。

刘风举又嘿嘿一笑说:

“刘大兰的小叔子夫妇、小姑子夫妇,也在我们支行。”

等于是刘大兰家一共有十一位亲人相聚于扶云支行了。

这话一出,大家都面面相觑了。

但这种现象大家并不意外,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不要说这种地方性的小银行,就是国有大型银行、包括“宇宙行”在内,曾经的员工结构,也是如此的“传奇”、充满“亲情”。这是由于时代的就业机制、就业政策,加上行业有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闭环意识造成的。

闻哲说:

“那就是说,刘大兰的公婆肯定有一个人退休前在你们支行了?”

刘风举忙笑道:

“闻行长真是料事如神。刘大兰的公公马原真,原来就是我们支行秀水镇营业所的主任,已经退休十多年了。”

闻哲又说:

“就是说,马老主任给他儿子找了支行的同事?”

刘风举摇摇头,苦笑着说:

“不是,马主任的大儿子这里,”

刘风举说着,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的头,

“这里不太灵光,找老婆都难。当时我们行为了照顾马主任,还是把他儿子内招进了支行,放在后勤上看看大门、在员工食堂帮帮忙。”

大家又是面面相觑,曹玉国有些难堪。

闻哲说:

“就是说,马老主任为了儿子的婚事,提前退休了。然后把自己这个银行工作,给大儿子换了一个老婆,就是刘大兰?是么?”

“对对对,闻行长真是厉害。刘大兰家是秀水镇乡下的。在读高贵,本来学习很好,可是闻市长您知道,我们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同靖远县被外头戏称为‘绝代双贫’。

“刘大兰家兄弟姐妹多,哪有钱供她读大学。马主任家既能让她到县里银行工作,又能解决户口,是天大的好事。所以,刘大兰就顶替马主任的编制进了我们支行了。”

“顶班”政策,即“制度性顶替”,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曾经普遍存在于许多行业。即“子女顶替制”,就是父母退休或退职后,子女可顶替其岗位编制进入原单位工作。这一项劳动用工制度,现在的大多数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虽然仍然以“潜规则”的形式,存在于一些福利待遇极佳的行业,如“烟叶”、“卖油”等垄断行业。

像银行这种曾经被长期誉为“金饭碗”的行业,曾经被人们趋之若鹜。而银行的的高福利、高工资,而

相对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让许多银行有不规范的“闭环式”劳动用工,即大量招收员工的子女、亲戚入行工作。

闻哲心里叹了一口气,问:

“刘行长,刘大兰家在银行工作的亲属,有大学或者专科学校毕业的吗?”

刘风举尴尬的摇摇头,他知道闻市长的话是什么意思。

“没有,都是内招进的支行。老马家的子女,都随他父亲,读书都不行。”

刘开洪也知道这些问题让人会感觉农商行的员工素质有问题,他忙解释:

“总行也考虑到马原真一家子女在一个支行不好,想分流出来。可是他们就要求来长宁市区的支行甚至是总行工作,根本不想去其他县支行工作。

“今天刘大兰的失态,是担心末尾淘汰,把他的儿子都裁掉了。老马家的儿媳妇都厉害、能干,儿子、女儿都不太行。而且两个儿子的夫妻关系都不好,要是没有了工作,一大家子不都就散了吗?

“而且,刘大兰今年五十二岁了,过两三年就正式退休了。我们支行劝过她,让她提前内退。她坚决不肯,说收入会少一大半不止,而且她个人的能力也确实强。其实,她担心的,是她的儿子、女儿。私下给我说过,她内退可以,能不能保住她大儿子的工作。这、这我们支行哪敢答应!”

闻哲掏出烟来,曹玉国这才像刚刚知道闻哲是抽烟的,忙也掏出烟,闻哲没有理他,自己抽出一支,点着了。

“玉国理事长,刘大兰一家的这种现象虽然有些夸张,在我们农商行并不个例,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是吗?”

曹玉国把一支行没有点的烟在手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我的科学时代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少女的野犬 庶女摆烂日常 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非人类夫君 新搬来的邻居 女主她是地府关系户 港夜沉迷 星际第一动物园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园长!又来一批S级 任务又失败了 谁说我是明君!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