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思进取?
心中有了定计,叶玄心绪愈发的平和。
先前那一丝丝对于永盛帝取消自己继续参加此次诗会资格的一丝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
一次诗会诗魁算不得什么。
若能因此让永盛帝的各项谋划能够顺利的进行,想来对方也不会亏待自己吧?
“叶小侯爷高风亮节,小王钦佩。不过,今日你虽未能进入最后一轮,但只凭先前所作,便足以成为今日诗会最亮眼的那一颗星辰,我想在座的诸位,以及台下不论大靖亦或者他国的百姓和学子们心中自也有一杆秤,他们清楚谁才是今日的第一。”
说话的是拓跋擎苍。
今日他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
虽说自己是皇子的身份。
但如今的云国却几无他的立锥之地。
若想要此次回云国安身立命,最终夺得国主之位。
他就要抱住大靖这条大腿。
而叶玄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自是不能马虎大意。
而且,方才大靖皇帝陛下将本轮的第一给了他,那仅仅是因为叶小侯爷这篇《劝学》未能完成。
仅仅是根据规则,其不得不退出此次诗会诗魁的争夺。
而非是其《劝学》篇有什么问题。
但凡有自知之明,都应该清楚自己该如何做。
“擎苍皇子所言不错,叶小侯爷,今日你知所作,的确超越了我等数个层次,非是我能所能及。”
“说真的,本王在这之前,对叶小侯爷的才学还颇有几分不服,现在却是心服口服了,与你相比,本王这一身才学,着实有些让人贻笑大方了。”
拓跋擎苍说完之后。
柳如风也随之跟着附和。
同样是姿态很低。
对此,叶玄自也是清楚。
拓跋擎苍是自己向永盛帝提出要扶持其上位,进而通过拓跋擎苍控制云国。
而永盛帝很显然是准备依葫芦画瓢,将此法运用在柳如风身上。
而作为与拓跋擎苍在其国内地位几乎同样卑微的柳如风而言。
只要他稍稍有一些欲望,便不可能放弃这样的机会。
这时候,恭维叶玄,给叶玄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便显得顺理成章了许多。
“呵呵两位皇子莫要再恭维在下了在下虽不甚看重这诗魁的名号但说到底今日此番操作的确也是极为的蠢笨的。”
“那诸位在下既是已经淘汰便先行离座了预祝诸位在这最后一轮能大发神威才情广达折桂诗魁。”
说罢叶玄对着诸人抱拳躬身客套了一番便直接离席而去。
离席之后他并未直接下了高台。
而是走向了正前方面向下方广大大靖学子与百姓面前。
旋即朗声说道:“诸位大靖学子同仁乡亲父老在下叶玄今日行莽撞之举失了夺诗魁的机会辜负了万千之人的期望叶玄深感愧疚与不安特在此向支持我的学子同仁乡亲父老赔个不失万望原谅!”
说话间叶玄便是如先前那般对着台下的一众人又是深深的鞠了一躬。
如此保持了十几息的时间方才缓缓起身。
而后又接着说道。
“说真的叶某很清楚诸位想要在下夺得此次诗会诗魁的迫切心思。想我大靖身为九州天下第一强国唯独在这文脉之上不显。此固然与两百余年那一场大梁覆灭的浩劫有关但又何尝不是这么多年来我大靖在文化策略之上失了偏驳急功近利所致。”
“而现在我大靖从陛下到文武百官再到台下诸位同仁俱是想通过此次诗会一扫先前之阴霾重振我大靖文坛兴隆我大靖之文脉。愿望虽好但说到底还是有些急功近利了一些。”
“叶某以为一场诗会是否夺得诗魁并不足以彻底改变我大靖如今文坛之现状更不可能动摇如今我大靖文坛之风气。想要我大靖文坛兴盛文脉昌隆必须要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
“如此方能让我大靖文坛重新崛起与我大靖国力相配不再被他人所诟病。”
“那你觉得我大靖文坛当进行何种改革?”
身后
后者微微皱眉目色之中带着些许的不满之色。
他没想到叶玄在此刻来这么一出。
当众言说大靖文坛比不得他国也就算了。
更是还指摘自己与历代先皇在大靖文坛上的政策有失偏驳。
也便是是这小子。
此话若是他人说出。
他不认为自己能忍住现在还心平气和问他话。
高台上大靖文武百官一个个脸色也是惊恐不已。
心想叶玄这小子他娘的是真的什么都敢说。
方才那番话不是等于在说陛下和大靖历代先皇的不是吗?
“回陛下
“没想好?没想好便敢在此大放厥词?你是真觉得朕不敢责罚你是不是?”
“陛下臣从未有这番心思。“
叶玄当即再次躬身“臣虽没想好如何改革但总是还发现了一些问题的而且这些问题并非仅仅在朝堂也在民间更在万千我大靖读书人!”
“哦你且说来听听。”
永盛帝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
其他一众文武百官也是大松了一口气。
如今谁都清楚叶玄这小子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可谓是宠信至极。
但宠信归宠信可若是叶玄恃宠而骄有些找不着北那便有极大的可能失宠。
今日这番情形若叶玄这小子嘴巴不把门直接将大靖文坛两百余年弱于南晋的罪责归咎在历代先皇身上。
那他便离失宠不远了。
搞不好还会被直接定罪。
因此在叶玄说了先前那一番话之时。
不光是文武百官替他捏了一把汗。
连台下观战的萧凝冰与赵凝雪也是捏了一把汗。
好在叶玄最终没有再继续犯蠢下去。
台上叶玄昂然而立似乎毫无察觉先前的举动有将自己推向万丈深渊的意思。
他先是看了看永盛帝目色从容且平静稍稍沉吟继而开口道:“我大靖文坛沉疴积蓄已久以至于我大靖虽身为九州天下第一大国却在历次文会对决之中不论官方亦或者民间始终处于下风原因有三!其一因我大靖乃是在大梁废墟之上建立而起且当年大梁遗族将大部各家精义文献尽数带去南方致使我大靖立国之后除少部分精义和文献因在民间流传而未曾断绝之外其中有五成儒家经典和精义未能补全这直接导致我大靖学子在立国之初虽有心进取却无圣人、大儒经典著作为指引一步
落下步步落下。”
“其二因我大靖主要的儒家经典与文献大多遗失历代先皇为尽快提升我大靖实力有些急功近利的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策略也便是招贤纳士科举取士之时更多的采纳能写就治国方略之能人以至于我大靖学长为求科举为能晋升仕途原本研究儒家精义诗词歌赋写作的一些学子不得不转而钻研治国之法施政方略之上。”
“如此情况之下两百余年我大靖在诗词之上在歌赋之上创作能力越来越弱。”
他这般一说。
起初在听到叶玄在指责历代先皇做法眉头稍稍皱起的永盛帝随之又舒缓了下来。
因为叶玄说的的确没错。
当年高祖立国本就是带着一大堆农民兄弟起义进而南征北讨平定中原而立国。
而后为了不被他国所贬低指摘也为了让大靖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运行轨道之上。
高祖一开始便选贤任能之时便首先选的是能够进行治国的人才至于那些平日里只会吟诗作赋的一些才子却是被其排出在外了。
这原因也与当初一些跟随着说这些只会吟诗作赋的文人非但对国家无益反倒是会浪费国力有关。
而为了依循祖宗之法后面的历代大靖皇帝几乎将高祖当年的策略完全继承了以来。
以至于到最后大靖的读书人一味的追求能够帮助自己科举晋升的一些方略精义。
而对于其他方面却是大大的忽略。
等到后面发现问题却是已经积重难返。
这些年便是自己也曾经想要改变这种格局
再加上南晋方面从中作祟。
以至于大批大靖的学子被南晋吸引了过去。
而大靖南地也在南晋的一次次的文化渗透之后渐渐有些与大靖北地离心离德的趋势。
所以今日叶玄所言的这些也算是说的实话。
不光是永盛帝。
其实在座的大靖朝臣也大多清楚这些。
只不过谁也没有叶玄这般受宠更不敢在这种场合将真话说出来。
毕竟不说什么事都没有。
说了自己的乌纱帽却未必得保。
君子
不立危墙之下明哲保身。
直接导致便是太傅郑千秋在此事上也是三缄其口不言不语。
“那其三呢?”
众人沉吟直接永盛帝又问了一句。
叶玄看向永盛帝见其面色平静没有再如方才发怒的模样也是大松了口气。
心道这说话的话术还是很重要的。
倘若方才自己只说历代先皇的毛病只怕永盛帝绝对不会这般平静。
自己先说历代先皇的身不由己再说问题症结却是要柔和的多也不至于招致永盛帝的厌弃。
“其三也是最大的症结乃是我大靖学子不思进取!”
此话一出!
众人皆惊!
不光是永盛帝和文武百官。
便是下方抬头看他的大靖数万学子也都是脸色大变。
很快便犹如那辈踩了尾巴的猫一般引起了轩然大波。
“叶小侯爷你说我大靖学子不思进取?老夫数十年笔耕不辍寒霜酷暑未曾有一日懈怠老夫也是那不思进取之人吗?”
“不错!叶小侯爷在下虽敬佩你之才学可你这般侮我大靖学子在下断然不能答应!”
“叶小侯爷我大靖学子数百万之多就算是有一些人不思进取可你这般以偏概全也是大大的不应该!”
……
下方万千学子各自高声呼喊发泄心中的不满。
叶玄本可夺得诗魁却因未完成《劝学》篇最终与这诗魁失之交臂。
本就让对其期望值极高的大靖学子们心中怨愤不已。
如今叶玄又这般指摘大靖学子这股怨气顷刻间有了发泄通道。
一些人更是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只不过这些骂声更多的被各种噪杂的议论与不满给淹没了下去。
叶玄站于高处一言不发。
直到永盛帝厉喝了一声肃静。
整个诗会现场才再次安静下来。
“叶玄你说!你若是说不出个道理来不光朕不答应
“臣明白!陛下臣既然敢这般说自然有备而来。”
叶玄轻轻颔首转过身再次面向一众大靖学子
。
“叶某人想问诸位一句,三千年前孔丘圣人立德立言最终成圣,所处为何历史时期?”
“自是春秋争霸之时,叶小侯爷难不成连这都不清楚?”
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qiexs.com◯(请来企鹅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下方有人调笑起来。
“好,春秋争霸之时,九州天下可是诸侯割据征伐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自然!”
“好,那叶某再问,孟亚圣所处时代,又是何历史时期?”
“自然是战国时期。”
“可也是军阀割据,征伐不断?”
“也是!叶小侯爷,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在下想要说的是,孔丘圣人与孟亚圣,同出生在诸侯割据,征伐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的时代,且文脉不兴,暗无天日之时,偏偏在这种历史黑暗时期,不仅诞生了孔丘圣人,诸子百家也在此间,遍地开花,群星璀璨。”
“我大靖立国之时,所处近乎同样的时代,可为何却不能出一名如孔丘圣人乃至孟亚圣的存在,甚至于连一名鸿儒也未曾出现过?仅仅是因为当年大梁覆灭,大梁遗族将大部分的儒家精义和文献带去南晋的原因吗?”
“我想这时候会有人说,因为大梁遗族带走了大部分的儒家精义和文献,以至于让我大靖的读书人,不能读取完善的儒家经典和精义,可诸位莫要忘了,当年的孔丘圣人和诸子百家立德立言之前,也未曾有系统性的可依据的精义与文献,可他们却能在此间汲取前人之精华,最终创造了璀璨的诸子百家时代。”
“而我们呢,我大靖高祖在后续短短几年时间,一统中原,让天下读书人有安身立命之所,可从容的治学读书,不至于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丢失性命,可为何却无一人能如孔圣人一般,创造自己的学说?”
“难道这不算不思进取?我大靖立国已经两百余年,每每提及我大靖文运不兴,文脉势衰,便将责任归咎到大梁遗族带走了儒家精义,是否真的说得过去?”
“难道不是在为自己的无能,在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借口?”
“当然,也非仅仅我大靖,便是抱着宝藏的南晋,这些年又有几人当真将前人之思想发扬光大,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延伸?”
“这些不是不思进取,又是什么?”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