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你的夫君来救你,你可高兴?
“祭旗”二字像淬了毒的针,狠狠扎进沈霜宁心里。
她盯着近在咫尺的男人,袖中的手悄然攥紧——
腕间缠着的**是裴执昨夜偷偷为她绑的,黑铁**裹着软布,只消指尖一抽就能落入掌心,是她唯一的自保武器。
裴执曾反复叮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暴露。
可此刻瑞王的话激得她气血倒流,心底翻涌着一股冲动:他都要杀她了,若是能趁现在捅他一刀,杀了这个谋逆的反王,一切是不是就能结束?
可这股冲动刚冒头,她便想起了尚在京城里的家人。
皇后掌控着京城,若是她杀了瑞王,皇后定会立刻对国公府下**。
沈霜宁死死咬住下唇,将那股杀意强行压回去,眼眶却不受控制地红了不过,攒着恨意一般,仰面瞪着男人。
她五官本就生得明艳,此刻面色冰冷、眼神带刺,那份不服输的韧劲反倒让容貌更添了几分惊心动魄的美。
瑞王盯着她的眼睛,指尖忽然传来一阵莫名的痒意,顺着掌心蔓延到心里
他不合时宜地忆起了年少时,荣国公府那个抱着他大腿,眼泪汪汪,哭着要他还自己竹蜻蜓的小姑娘。
那时候的她,眼睛也是这般亮,却满是娇憨,不像现在这般,浑身是刺。
不知是酒意作祟,还是那点模糊的回忆软化了戾气,瑞王扼着她下巴的力道渐渐松了。
他突然就不想杀她了。
就在瑞王的指尖要顺着她的下颌往下滑时,身后忽然传来裴执的声音。
“王爷,粮草司刚送来北上兵马的调度清单,需您亲自过目,免得明日拔营出纰漏。”
瑞王的动作骤然顿住,面上掠过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终究还是松开了手,转身对守在一旁的婢女冷声道:“看好她,别让她乱跑。”
说罢,便拂袖跟着裴执往书房方向走。
裴执回眸看了沈霜宁一眼,一言不发离去。
沈霜宁抬手抚上下巴,指腹触到那片残留的红痕,还能感受到清晰的痛感。
她缓缓垂下手,望着瑞王与裴执远去的方向,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上一世,她直到死都不知道,那个一直帮瑞王出谋划策的幕僚是谢延;而这一世,他却以“裴执”的身份,再次回到瑞王身边......
而她自己,也终于不再是那个被蒙在鼓里、稀里糊涂就被算计死的沈霜宁。
进到泉州城前,裴执说过,瑞王谋反在他们的意料之内。
让瑞王杀回京城,是为了钓背后的大鱼,让她放宽心。
但“他们”是谁,裴执却并未细说。
沈霜宁隐隐猜到,镇抚司也在其中,就是不知龙椅上的那位是否知情。
-
远在几百里的京城,皇宫灯火通明。
皇帝昏迷不醒,几名太医在养心殿忙前忙后,额头都沁着冷汗。
皇帝这病来得凶猛,主要是一个月前遭遇了刺杀,伤了肺腑。皇后娘娘吩咐了,无论如何都要吊着皇帝一口气,不能让他**。
其实太医不是很明白,皇后都已经谋反了,还在乎皇帝的性命?但这种话,他们是万万不敢问的,只低头做事。
外间,王皇后一袭绣金的龙凤袍端坐在上首,面沉似水。
底下一名太监战战兢兢道:“启禀娘娘,养心殿、御书房、甚至连先帝的奉先殿都搜遍了,就差把地砖掀起来,可……可还是没找到那封遗诏。会不会……会不会根本就不在皇宫里?”
皇后吩咐他们找的,是帝王十多年前留下的一封遗诏。
那小太监见皇后许久不说话,只当她在发愁,便壮着胆子抬头,谄媚地笑道:“娘娘,奴才斗胆说一句,不过是一封遗诏罢了!如今瑞王殿下的大军势如破竹,北上指日可待,这天下很快就是娘娘和瑞王殿下的囊中之物,何必为一封旧诏劳心费神?”
他以为那是关于皇位继承的遗诏,却不知自己这番话,恰好戳中了皇后的痛处。
王皇后冷睨着他,勾唇嗤笑一声。太监顿时感到脖颈一凉,忙抬手扇自己嘴巴子:“是奴才失言!”
王皇后懒得看他,目光飘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十多年前那个雪夜。
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雪,宫道上积着厚厚的雪,她亲手炖了参汤,想去养心殿给宣文帝暖身子。
刚走到殿门口,正疑惑外面怎的一个宫人都没有,便听见殿内传来宣文帝与海公公的对话。
“朕近来总觉身子不适,得留一道遗诏,以防万一。”宣文帝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
海公公连忙应道:“陛下龙体安康,何须如此?”
殿外的王皇后心里一揪,却不由主地思考陛下要留的遗诏是什么。
储君以立,天下太平,陛下还有什么顾虑?
思索间,宣文帝的声音传来。
“朕自有考量。”宣文帝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却清晰地传到了殿外皇后耳中:
“皇后王氏……聪颖太过,野心亦重,待朕驾崩,便让她陪葬,殉葬的礼仪按皇后规制办,也算全了夫妻情分。至于麟儿……他性子烈,恐日后生祸,遣去西北戍边,无召不得回京,此生不得参与朝政。”
皇后的表情彻底冻在了脸上。
他要她陪葬。
多么讽刺啊。
她一直以为,宣文帝对她虽不算情深,却也有几分敬重,更以为瑞王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却没料到,他早已为她们母子安排好了“死路”!
从那天起,她心中的最后一丝温情便彻底熄灭,只剩下冰冷的恨意。
那天,她没有进去,也没有拆穿,而是平静的返回了坤宁宫,抱着年幼的麟儿枯坐了一夜。
只一夜,她便想清楚了。
然后她开始暗中布局,拉拢朝臣,甚至不惜与反贼勾结——一切都是他逼她的。
那封遗诏,始终是她的心头大患,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若是找不到,一旦日后有人将遗诏翻出来,即便她和瑞王掌控了天下,也会被冠上“违逆先帝遗命”的罪名,成为天下人讨伐的靶子!
王皇后回过神,对着那个还在扇巴掌的太监说道:“继续找,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还有海公公,派太医过去,看他究竟是不是在装疯卖傻。”
上个月宣文帝**,海公公就被冠上了嫌疑,这位忠仆就被皇帝亲手打入了大牢。
王皇后为了逼他将遗诏的藏身处说出来,特意把他的干儿子做成肉饼,看他狼吞虎咽吃下后,再告诉他真相。
然后海公公就疯了。
小太监刚领命退下,太医便慌慌张张跑出来,扑通跪下,一副脑袋要落地的样子,嚎道:
“皇后娘娘,陛下怕是熬不过今夜了!”
王皇后微微一怔,瑞凤眼里仿佛闪过了什么情绪,往后一靠,冷漠道:“让太子进宫侍疾吧。”
这话是对暗处的人影说的。
对方从暗中走出来,抱拳退下。
-
瑞王在泉州强挣了两万兵马,翌日随着号角响起,十余万铁甲兵拔营北上,宛如一条黑色巨龙。
瑞王终究没拿她祭旗,却也因此对她看守得更严。
她坐着一辆马车随大军往北,前后都是黑压压、望不见尽头的兵卒。
抵达永城时,城门早已大开,原来是先行北上的十万军早已拿下永城,瑞王军抵达时,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接管了永城。
可瑞王根本不打算修整,而是连夜前往下一城。
一路上,沈霜宁看见了很多流离失所的流民,大多是老弱妇孺,她心中很不是滋味,却也无力做些什么。
赶了几天路,沈霜宁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马车里,便是下去透个气,也不能走太远,并且三步之外必定有人跟着。
瑞王给她喂了哑药,让她暂时说不了话,还命她时刻戴着面具。
不但如此,军中多了十几名妙龄女子。
年岁与她相仿,穿着一模一样的灰衣,戴着同款玄铁面具,连发髻都梳得整齐划一。远远望去,十几道身影站在一起,身形、装扮毫无二致,根本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沈霜宁。
这般混淆视听的做法,大概是怕有人把她救走。
除此之外,瑞王特意带了另一名“替身”跟在身边,与他同乘一辆马车,形影不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