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第九十七章
图上画得倒是好,可却还要人一点点,一石一梁将其变了实物!
三日封城。
城门处,各人焦急交错,张弛着身上挑担,水要洒不洒立在桶中,面上或紧张,或轻松,或肆意,或辛苦,均收在这一片土地上。
日影照耀着,这地上的人从不缺毅力,从不缺决心,从来是有着移山挪海的大无畏精神的。
日看着,月照着,这日子就这般过来了,百年前,一阵脚步先至了这里,从此一代代人便前赴后继,一砖砖,一石石,垒起了这座城。
百代光阴,已经过去,光辉岁月不见,苦难消磨远去,留下的只是一座破败的城,一群同样的人。
“快些!大家伙快些!”
“路上别走散了!”
“帏帽收好,系紧!”
一列列队,各相并开往那边地而去,守城的士卒,领队,关照众人,嗓子将将要喊哑,大漠无边,这声传得没影——
“担了水赶紧回城!”
“一刻也耽误不得,你看那天边的风沙!”
众人看去,天边滚着金边袭来,看得人一颤,可也只一瞬,那学生定了心,那本地人笑了眼。
“也就这点沙,跑不来的!得三四天!”
“为何?为何?”学生问的。
“为何?”
“这咋说么!从小就知道!”
担子挑起,向前进发,一路少不得欢歌笑语。
这行进的路看着长,却短了许多,望着那新起的砖石,延绵无际,有时忽然断了,引入地下,只留了一口井,像地上的鸟,看起来是那么灵动,一汪汪的,任谁经过了均少不了探头望一望。
就如看天上的鸟一般,自在,畅意。
这井承载了数万人的心,也是一般自在,恣意。
顺着这渠走,从少年到老年,这回程的路不就短了许多么!
大漠一边,都督城也在做启程的准备。
“众将听令,即刻起奔赴碎叶,日夜不停,七日达!”
底下乌压压的,为首高马束带,正是范家人。
沉声令下,士兵挪移,地面也开始起风了。
卢六郎并马一旁,在长吏之后,前方无语,各有算盘,均是沉着带笑,眼望着带起的沙尘,挥手而过。
两日封城。
老幼少年已不再出城,各自安顿着房落,加固,收禽,能用的,能动的巴不得全入了地,一家口子在地窖过上十来天。
城边还是那个样子,行人远远近近奔波忙碌,手里挑担或摇晃,或稳立,不倒出一丝水,学生跟着,像只摇摆的大白鹅,雄赳赳走着,才几日,肉眼可见的黑了许多,比不得刚来时与农民显眼的白。
进了城,商铺关了门,住宅门敞开,照样是前前后后清点门窗,院落扫帚,案子,能抬的全进了屋,有些人家还是茅草棚,竟收了那茅草压入缸下,人便携了包裹往城内更深处奔去。
顺着这人流,逐渐的,到了寺庙,如今已不得这般说了,寺庙是些破败户的说法,如今叫作寺院才对,那地下尚垒的砖石遗弃在那儿,不过没人去动它,西域人人向佛,各家巴不得从自身那几瓦地里再搜刮几粒陶片来充当这寺院的基石。
人流未停,寺院也无人,直到了一处,人群汇集,灰扑扑的衣衫像蚁群归巢般拥堵在几道洞口,走得近了,那洞口正是水库出口。
若有人抬眼望天,便会发觉风沙愈发紧了,才一会儿,那直吹进小屋的风成了常态,不再平息,吹得人烈,吹得人心躁动起来,一瞬,这世界又像是活过来了般。
那棉地无计可施,身着红袍的人手一挥,“听天命罢。”
李佑郎在一旁,抱臂而立,只头一点,有意不令人紧张,“我再去丽娘那边。”
薛枝笑了,理理衣袖,“那我便在此地安置水库事宜。”
此时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唯有行动。
“慢着。”
一声缓语,两人却都止了身,看过来,巧文坐了案,抬头,一顿,笑眼开。
“你们别白费力气了,有人在那忙活呢。”
两人一顿,相视又看来,均是疑惑。
“二娘!”
门外一声震颤,一小役飞速跑过,年轻轻的,还是个半大小孩儿,巧文认得,他父母均随范阳歌去了京了,这小孩便在寺里宿着。
此刻他跑得满脸红光,面目不平,指着外面,“你看看,二娘!你的功劳全被那和尚抢去了!”
他上气不接下气,说不上真累着了还是气的,上下蹦跳着,“那和尚真是吃得开了!大家忙得自顾不暇还有心给他在水库那搭了个好住处!”
看来这几日与学生住在一起学识酌有长进。
“他还说什么了?”
薛枝也坐,衣袍一撩,拿了酒盏看来,小孩儿看这个笑意盈盈的哥哥,知是二娘的人,故也颇热烈。
“就是……难则有渡……过则……就是这些。”
三人一笑,这和尚,笼络人心倒还有一手。
巧文起身,拍了拍小孩的肩,在他好奇的眼神下转了身,对那二人说道,“所以说不用你们忙活了,这事还是交由大师罢。”
她笑,沙尘来临,固然有人一身胆量,满腔气魄,可也仍有不少人惊惶望着西处,毕竟已是数载未曾有如大的风沙了。
风沙起,谣言随之四起。
棉,渠。
各个都要,各个都守。
巩固人心,向来还是这佛好使。
因此这话只是听闻,还没来得及散发已熄在烛芯里,不起眼地自行暗淡了。
乐明这次,也算帮她了。
巧文放了腰间壶,薛枝接过为其接了水,她回头,“名山,你去,再帮我看看那和尚。”
“是!”
小孩开心走了。
“那我们作何?”
李佑郎不紧不慢倒了酒,问着。
“不如何。”
巧文摇头,抿了水,能做的都做了。
“赏景吧。”
身前一晃,一人看门外,吃了酒举杯,“你是说这景?”
薛枝递了壶,两人看去,随着那人视线,一阵猛风灌来,陡然吹来了干燥的沙子!
“呵。”
薛枝一糊嘴,拿袖擦了去,身旁人亦是,笑着,毫不畏惧看着,“就这景。”
风平息了,气氛很平和,仿佛没吹动这三人的心。
许久,薛枝才道,对着李佑郎,一如在扬州话家常般,“这风沙与那高丽的风雪,一般么?”
他回,“一般,怎么不一般?”
门边传来几声,像是牵了马紧了马厩,随后绕了房屋而来,话声也被风压着灌了进来,也是谈这风。
“你可安顿好了!”
“好了!我家交了粮担了水全去那水库里避险!”
“呦呦呦!我家那房子还算稳固,地下也大,我们便不废心思了,往地下躲一躲便是!”
“哈哈哈!好得很!要不是我耶吵得头疼,实在拗不过,也去地窖里完事!”
“无妨!无妨!老兄!这场风波总是过得去的!”
“过得去!”
三人静静听着,直到那声远去,直到那风撞出更猛烈的声息!
在这终于止不住的沙暴里,她们相视一笑,随即举杯,脸上各是畅怀沉定。
这一路风风雨雨,三人也不似当初不谙世事,更再无一丝青涩,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朋友满天下,这风沙再大,又有何可惧!
一日封城。
城,死寂一片。
街边,地里,树荫下,房梁顶,哪里还见得到一丝人影!
各地,各处,全是风沙的嚎鸣!
进了这里,宛如进了一座荒废的古城,可若细看,那时不时的便会有门板偷偷地掀开,一双精明的眼睛来回地张望。
看那天空风沙肆虐,看那所见之处一片黄土!
最后,又一轻呼吸,在这沙暴的地盘下悄悄合了盖子,犹如进巢避雨的蚁兽,一切,全如人类未出森林那样,沉默悄声,只有躲避的份,再也悍动不了自然女神的一声一。
地下水库那厚重的门也在数百双眼睛的张望下,合了最后一光线。
明府有令,“茅棚者,无家可归者均可城南水库避沙。”
城里茅草棚不多,可能容纳一家几口安稳度日的地窖却少,物资也不甚丰厚,何不如交了名姓,将所纳果蔬一一奉上,得此官府几日庇护。
学生大都在寺院,如今来此停顿休整,两百的学生混杂其中,可冲散本地青壮农户的人群。
灯光暗淡,在这一室之中,那明台之上却有一处亮了起来,这本是自然溶出的洞,其上又被穿凿数道井口,连着绳梯可直入外界库匝,大门合上了,头顶的天光却传了进来。
官兵震列,左侧粮米,后侧水源,右侧便可顺着绳梯而上,望风巡视乃至小解内急均要上了去才行。
巧文,夫子这些有些名姓的,不在地库,便是在绳梯相连的砖房里,身边木轮滚动,水库还在运作,通了暗渠送入各家各户里,这里据曹县令的话,算是仅比各族宅子相稳固的地界。
不到千人的人群,本应在这荒芜,压抑,空廖的地下对着天外的沙暴焦虑,哀忧,可此刻,巧文环视一遍,竟无一处此音,此景。
这里的人,本是最应担心那家当的,那外面风暴之景的,他们住的茅草棚,本是最贫苦最迫切的人群,可真的,她看去,哪个都没有将那哀愁显现了出来!
“哎呦!你说俺那几根茅草?命都顾不得了!还去想那作甚!对儿三!”
“对儿四!”
“不要!过!朋友——不是我说!”
“就那点家当至于我们这几个闲人惦记么!左右那地也该收了!我晚上再去薅点李六的家麦苗就行了!”
“你耶耶的屁!我说我家那地本就长不出几根毛,稀稀拉拉的,还竟是少数!刘大头!等出了这门!你那工钱可要好好与我算一算!”
“哈哈哈!这刘大头……”
“等下!你说啥?我去小解!娘子那边话罢!”
“哼!就是就是!我家那闲汗,就会说,哎呀我见别家都没这么做的,要是被工头发现了……”
声音悄了下来,眼神环顾四周,人靠近了,再说。
“这工分可就刷不下来了!”
“哎呦!”
一人扇了手,表示理解。
“你家人呀就是死心眼!你都不知道,咱那绣衣裳的妹子,她家啊,可刷了至少……这个数!”
那手掌又合拢。
“真的?”
“真的!”
“姐,你赶紧回家劝劝他罢,马上,我听说大军要来了!许是用不上咱了呢!这钱得赶紧捞……”
巧文笑着经过,一身粗麻,没人觉得她异样。
“一!二!三!……□□!九十!藏好了么!我抓鬼了!”
“哥?”
“嘘!别说话,妞妞。”
“我想尿尿。”
“……再憋一会儿。”
“不行,我要尿了。”
左右察看,见无人,准备出发。
“李小六!看到你了!”
“……跑!”
眼前如风般飞去两个小孩,巧文微微侧身才躲开了要来的撞击,身后还有方才谈话的大娘的追逐训喝。
“跑那么很快干甚么!当些心!”
人群一堆堆的,渐渐走着,走过人烟的繁忙与喧哗,终到了一处,头顶昏暗的光,那亮堂的圆顶照着很是显眼,到了这里,那和尚似乎也没受罪,真如那送信的小孩所说,过得自在极了。
她缓慢挪步,隔着层层静坐屏息的人群,听着近处水流宣泄,远处人声庞杂,这里似乎与旁处格外隔出了空间,仿佛一瞬进了别样的地界,不再是拥挤的水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