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触动
“谁?沈墨卿吗?没有的事。”姜知闲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一串话不过脑便说了出来,就差将人找来当面对质以证清白。
她本就拿沈墨卿当一下挡箭牌,心中哪有别的心思。
“那娘就放心了。”虞向晚神色有些奇怪,只说了句“娘的风眠要一直开开心心。”
不着边际的话听得姜知闲云里雾里,不过她也没放在心上。
姜知闲平日里便是个没心没肺且擅长刁难别人的乐天派,只要不危害到她的利益和生存,无论沈墨卿有什么问题,她也不会关心的。
“风眠早些睡下吧,娘先回去了。”
“好。”
“记得与人相处留心细节,你爹在朝中不参与党派之争,难免有心怀不轨之人。”虞向晚推开门,又回过头叮嘱一句。
“好的娘亲,您早些歇息。”姜知闲重重点头,扬起傻兮兮的笑容。
第二日天一早,姜知闲被系统的催促声吵醒。
【警告宿主,距离县试还有八日,以宿主现在的知识储备怕是要吊车尾。】
!!!
姜知闲在睡梦中突然被系统声音惊到,刷地睁开双眼,头顶是月白色帷幔,脑中系统聒噪的声音还在继续:
【宿主若不能完成县试榜首任务,系统将触发自动朗读模式。】
姜知闲:啧,知道了,知道了。
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爬起来,姜知闲被扰了清梦,脸上黑沉沉。
桌上摆着净面的铜盆,她动作粗暴将盆弄得叮当响。
天冬一脸担忧,娘子今日很是烦躁,她没主动靠近,怕惹得姜知闲更生气。
温热的水浇在脸上,姜知闲清醒了一大半,她深深吸了口气,化为叹息,还有八天,对于她来说,县试所学的东西已经超过人类极限。
更何况还有乡试、会试、殿试……
贼老天究竟为何让她投胎到这本书里!
“娘子,沈郎君来了。”门外守着的丫鬟禀报。“方才得到通传,沈郎君已在书房。”
“好,让他等着吧。”姜知闲慢条斯理擦干脸上的水珠,张开双臂,天冬为她穿上层层叠叠的衣裳,今日穿的是橙红色锦裙,浅绿色外衫。
见姜知闲神情蔫蔫,兴致不高,天冬试探开口,“娘子今日怎得不开心吗?”
“嗯。”姜知闲轻轻叹息,“距离县试还有八日,我这心里没底。”她看着铜镜中尝试着咧开嘴微笑的自己,笑得比哭还难看。
“娘子,有沈郎君在,奴婢觉着这县试不成问题。”天冬一边手中挽着发髻,一遍滔滔不绝讲述沈墨卿的事迹:
“奴婢听闻沈郎君夺得状元之时年仅十五岁,那是何等天赋,陛下亲自考教,满朝文武都束手无策的岭南水患问题,沈郎君仅仅几句话便提出了对策。”
“哦?什么对策?”岭南水患她确实知晓,若沈墨卿当真如此惊才绝艳,为何十六年里,她从未注意到他?
自从得知穿书,绑定状元系统以来。沈墨卿开始频繁进入她的生活。
从前从未听天冬提起过沈墨卿,这个人的出现像是笼罩在迷雾之中,让人看不清,摸不透。
天冬还在絮絮叨叨讲解着沈墨卿的光荣事迹:“在岭南的虚灵河上建起堤坝,外接蓄水池,洪水泛滥时便将堤坝抬高蓄水,若连年大旱,便将蓄水池中的雨水放出浇灌农田。”
“那他真是很厉害了。”姜知闲穿越前便知此种办法,不过在千百年前听到同样的对策,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只不过……”天冬说到此处顿住,音声犹豫。
姜知闲自铜镜中望过去,澄黄的镜面反射着天冬眼中的不甘。
她笑问道:“怎么了?”
天冬话音中带着沮丧,声音闷闷道:“圣上虽然采纳了沈郎君的对策,功劳却都记在了顾太尉身上。”
“顾太尉?顾玄他爹?”姜知闲好奇心大增,眼睛微微睁大,泛着感兴趣的光芒,语速加快:“他沈墨卿的功劳怎会被太尉抢走?”
“娘子,这您有所不知,整个长安城内的权贵,除了您对朝堂致之事漠不关心,怕是九成的人都知晓顾太尉是沈郎君的义父。”
义父?
既是义父不偏帮义子就算了,还要抢人家功劳,姜知闲心中唏嘘,沈墨卿还挺倒霉的。
“圣上不知此事吗?”圣上是她表舅,以她的了解,圣上不会任由他人蒙蔽的。
天冬接着道:“自然知晓,满朝文武心照不宣,沈郎君都没说什么,况且顾太尉权倾朝野,众人也只敢在背后议论。”
整理好发髻,姜知闲站起身,手指曲起轻轻敲了天冬额头一下,告诫道:“你个小妮子也不知从哪听来这些话,切记不可听信传言。”
“娘子——”天冬委屈地扁扁嘴。
“好了,娘子我这就去会会沈郎君。”姜知闲手指轻抚天冬的头顶,看着天冬一脸担忧,安抚道:“放心,我又不会将沈墨卿吃了。”
吱呀一声轻响,姜知闲推开书房门,书墨香气扑面而来。
书房之中多是姜尚书收藏的字画,以及经史古籍。
姜知闲不喜这些文邹邹的东西,从小到大踏进书房的次数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沈墨卿手持一卷书,端正地坐在黑檀木椅上,抬起头的瞬间,窗边一缕阳光刚好打在他的侧脸上,挺翘的鼻梁形成阴影,如同平地山丘。
沈墨卿修长手指放松,离开书籍,起身作揖,声音淡淡:“风眠娘子。”
不知是不是受了天冬那些话的影响,姜知闲今日瞧着沈墨卿倒没有往日那般不顺眼。
“沈郎君。”姜知闲服了服身回礼。
沈墨卿淡笑,“距离县试仅剩八日,在下特地制定了计划,只要风眠娘子按照计划温习,想来县试应当不成问题。”
沈墨卿拿起方才放在几案上的书籍,手指轻轻翻着,发出沙沙的纸张声,伴随着他和煦的话音:“县试设有三项内容,《经文》、《律赋》、《大雍史》,其中短期内最容易掌握的是《大雍史》。”
他扬了扬手中的书籍,娓娓道来:“将此书中内容记下,便有四成把握夺得榜首……”
姜知闲看向他手中那本三指厚的书,眼皮一翻想要直接仰倒过去。
“沈郎君是说笑呢吧?”尾音上扬,眼睛在沈墨卿与书籍之间流转,眼中流露出不可置信。
“将《大雍史》记下后,掌握大雍基本事迹,《律赋》便也有了依据,可结合开国以来国策、战役等抒发胸臆……”沈墨卿没有被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