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十九章
而今日,夜晚。
巧文仍看着薛枝慢慢从马上下来,眼睛明亮着,带着刚杀伐果断的意气,脚步镇定,但巧文知道,他其实是有些醉的。
一如既往,薛枝什么也没说,在她视线下,一件件,纸页慢吞吞爬上了那张硕大的案上,月凉,风一吹,便哗哗轻响起来。
在这样躁动中,一粒粒铜钱如刚刚般一枚枚爬上帐页,他似乎偏爱这种方式,整个过程极其漫长,两人也安静着,等待他完成这样仪式。
途中,也是一天中唯一一次,不论巧文何时抬头,总能见到那双眼时刻盯着自己,带着在商场拼杀的势在必得,极其明亮。
等到所有铜钱摆完后,他会笑一笑,扬着手,对着巧文说。
“你看。”
就是这些了。
巧文看去,他似乎是真的醉了,又没有,走入屋内的步伐仍稳定,丝毫不见慌乱。
今夜,巧文没有让他走到那一步,他叫住对方。
“你等等——”
对方应声而停,慢慢回头。
巧文上前,天色冷了,她穿得也厚了。
今夜,她在外披着氅衣,看不出里面色泽。
薛枝已经完全转过来了。
巧文正对着他,七八步路,她走上五六步,停下。
解开了氅衣带子。
薛枝看着她。
眼睛往下。
里面一套立领对襟长衫,下搭丝织鸟纹马面裙,一套完整明制服饰。
巧文笑了。
不就这么回事么,一件衣裳,值得生了一个月的气。
她还是仔细想了几日,才想得到这差错出在哪里。
一拍脑袋,疏忽了。
都是十八九岁少年郎,人家出力最多,你却把这个明显扬名的法子给了他人。
这这……还是薛枝人好心善,不与她计较。
换做后世,那合伙人不得掀桌子。
她也是看明白了,这几十天薛枝一个劲往桌上撒钱,何为?
这已经是在郑重提醒她了!
看到没,我挣来的,你莫小瞧了我。
哎,她明白。
当初她也是这样,独立了,赚钱了,忍不住和爸妈炫耀。
想到这儿,她就很自信了,这不,破解之法来了。
再给你做一套得了。
“有一套完整的对应的男衫。”
“我想,你试一试。”
“哦?”
薛枝眼里来了兴味,这月的第一次,出现冷淡外的其他神色。
“飞鱼服?”
“我想,不用再见了吧。”
“是道袍。”
“但与当今道士无关。”
“我想这最配上得你。”
“在我心中,这两件衣裳均是最喜的。”
巧文上前一步,看着他的眼睛。
“飞鱼服自有其兴衰脉络。”
因权贵生,为上所赐。
自面世以来,伴随着杀戮,立在血泥里不得出。
“这样的服饰,我们都不要沾染。”
薛枝眼里一挑,笑。
“那你这件道袍呢。”
“自由自在。”
当如一股风般,来去自如。
乐时乘兴过水,静时靠山立叶。
悲则含蕴天时,动则直上青天。
如大明这个王朝般,起于风雨,破于一片青山,一个坚守。
如过去的你般。
风气,风过。
衣裳移了位,一只手接过。
“你又欲作何?”
“我想衣肆有个形象。”
“有幅画,有张图,有个虚影。”
“然后。”
薛枝耳位微移,去听。
“去雕刻,去模仿,去立在每个巧娘子衣肆上。”
“每个。”
“你开多少,便有多少个拓印。”
“你卖多少,便有多少人识得。”
巧文看向薛枝逐渐扩大的嘴角,继续道。
“自此,每个人,每片角落,均知这衣肆背后,是个娘子与郎君立着。”
“这扬名之法,你觉如何?”
“甚好。”
即刻的回答。
薛枝笑道,眼里光却是热烈,此番像个真正少年郎。
眼里是对未来今后的期盼,对明亮月色回应。
他回头。
“甚好。”
“你便等我。”
“咱们今后便直立在牌匾上,守在画中,到朽木枯了,布碎了,到世间再无此衣肆,无巧娘子之名。”
巧文看着他,嘴角忍不住的笑。
这不,再一次,哄好了。
不知有没有一炷香的时间,薛枝从屋檐露下的月束走出,那光照在脸上,真华盖不可一世,他笑意盈盈,走出。
巧文不由屏住了呼吸,认真看着他。
薛枝在他身前一摆,双手张开,望着她。
“怎样?”
少年真真将这道袍穿的恣意风流,若说之前那个富家公子哥,挺拔如木又清流如风的薛枝只在巧娘记忆中见过,此刻,那道真实的身影走了出来。
巧文看着他,复杂,惊艳。
她抬头,看向薛枝。
“明日,你。”
“也真应去的。”
自是少年风华,自有一般惬意潇洒。
有了飞鱼服那般华贵庄重,自也应有你的气度从容。
早知也做些道袍了,管他什么徐徐图之。
她只想让这个人,也能站在万众朝仪之下,让这道袍的风云延及另一个时代,泼洒来,来下场大雨。
薛枝笑着,半响,似认真考虑了一番,支着下巴,点点头,眼神看过来,道。
“你应让我去的。”
不论是否能入那部团,倒真应在我身上试的。
两相对视。
巧文眉头一高,又落下。
“那可不是。”
“说不定我更想在你身上做松叶竹柏的。”
“四郎那样,倒有些气质不符了。”
薛枝毫不在意了,点点头。
“是啊,那般武将,应是飞虫走兽配的,如此清流,倒真有些折了他的气度。”
一语成真——
太阳高升,一幕幕高鹰翱翔于天空,厉声划过阵阵旌旗,与风肃煞着,殿前,沉鼓钟钟。
是天,万国使团阵列神都苑,无数奇珍异兽,无数宝匣箱囊沉入长队,几百几千仆从婢女静默以待,推着,拥着,人群向前耸立着。
均正眼望向前方。
一道道红裳棕马高立殿前,沉稳,宣扬,为前那方,正是十八骁卫,一声令下,整个队伍向前缓吞。
李佑郎不在此列,他为演习武事仍在武场厮杀,但有无数男儿郎代他上列。
果然,不论如何变了调,历史总能纠正回来。
人群仍是如记忆般,穿了大红走兽蟒纹缎贴里,骁卫服大红纹,其余兵役服白金纹,参杂间,气势阵列,大国之象展露无疑。
城门大开,迎使团入国,两边立马红服开道,百姓夹相其间。
不仅是百姓吏役,连官宦世家,王孙贵族也震惊了。
如此服裳,如此气象!
那高高迎旗的少年郎似知会如此,带着沉入服裳的气韵骑马慢行,左侧乃左吾卫,均是女将,右侧乃右吾卫,均是男将。
两道开旗,头上似幞头的官帽不向下摆着,而是去了多余的冗饰,只留简练硬挺黑纱帽,带着武士的干练,飒爽!
两道之后,先入乃大唐部团,皇太女携礼部侍郎迎于开首,身后乃男女文官乘于马上,皆服圆领袍,衣袂肃肃。
人群欢呼起来,为这万朝的盛象,为这开国的气派!
巧文与薛枝也如许多人般挤在里面,看这盛景,其中两人差点分散,巧文拽到薛枝肩上包裹才立稳,从此便没松手,牢牢拽着,如一抹飘叶在水中摇曳。
心情也如那叶子飘啊飘,轻松自在,只差踮脚走着荡着。
两人跟着那湍急水流流入洛水,又上了天津桥,自此目送那一列列使团进宫而去。
人群散去,各回各坊,那热烈的气息也沾染了一份传播开去。
“我给你说,真是中,那队伍有这么长!”
“均是外面进来的!”
“我看到了!那大食国人,一眼就瞅见他那帽子了,嘿!真和我这顶一样!”
“老李,你还真会凑乐子!”
“不止!我还见个比我更信的!”
“身上穿回鹘的袍子,头上也带这帽子,真是四不像!”
“呦呦!别说,这位老翁,你有没见骁卫身上的衣裳?!”
“怎能忘掉!从不曾见过!”
“咱们骁卫何时换了官服,竟从是不知!”
“我有个叔在府卫里面做饭哩,今日一同去他也是第一次见!”
“哎呦呦,这次阵势大,万国来朝,我也是第一次见,看这样子竟是换了官服,不错!这也真不错!”
“弄得俺半百之人也想从了兵役,弄件穿穿!”
“怕是轮不到了,今日一出,怕是各家年轻郎争着吵着要入了行当呢!”
一国之裳,正是如此。
虽说一个国家从不需靠这些显现实力,可衣冠华夏,礼乐之国。
这服裳可是在周礼里相当重要一环。
有些时候,排场也是能振奋人心的东西。
谁不会因美动了心?人之本能。
巧文却没再备这飞鱼服,这服饰太隆重,注定不是寻常百姓能穿之物。
此番,仍只要名。
使团入殿,这次彻底扬了齐胸裙之名。
当日,已有许多世家女郎兴奋穿了出来,京城为之一震。
等这波风潮没彻底延播到京城每个角落,那吐蕃之使已请奏寻这齐胸裙出处,用意其裙甚美,想要见一见,连带各国也想一窥,这些使者早已在入都当日见到京洛百姓身穿其族服饰,心也为之一奋,这长途跋涉之辛,此刻似乎得到弥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