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
夜色渐沉,丰都城头鼓声已歇,月光如银,洒落在东阳侯府幽静的院落中。
姬阳一身风尘仆仆地归来,解下外袍才一进门,便闻见饭香扑鼻。他往院中走了几步,见小桌上灯火未灭,晚娘正将最后一碟热菜端上桌。
“人呢?”他随口问道,语气冷淡,眼神却已在屋中略略扫过,没见姜辞的影子。
晚娘垂手行礼,语气温和:“回都督,姑娘这几日一直在绣一件衣裳,傍晚说屋里灯光好,不便分神,叫奴婢先别唤她。”
姬阳正挽着袖口准备落座,听得此言,动作顿了顿,脑海忽地掠过清晨那一幕——她站在台阶上,认真地打量自己后背的模样,指尖贴着袍面划过去时的触感。
他嘴角轻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似是有笑意要逸出,又被他强自压了下去,眉目一挑,语气却仍是淡漠如常:
“行,我知道了。”
夜深灯静,姜辞将手中的最后一针收起,细细地将线尾藏好。披风展开,针脚细密,云纹流转,在烛火下显得格外好看。
晚娘一边将茶水换热,一边笑着凑近看了一眼:“姑娘这是绣给都督的?”
姜辞却轻轻摇头,语声柔和而清淡:“不是,是做给大哥的。”
她语气中不带怜悯,却有几分不易察觉的体贴:“前几日见他身上的披风,怕是穿了许多年。大嫂早已不在,婆母又是习惯驰骋疆场的女将,性子爽利,不拘小节,儿子都是散养惯了。衣着用度,也都是下人照料,她并不多留心。”
说到这里,她抬眸望了一眼窗外天色,语气仍淡,却透出几分温意:“既是成了一家人,总该有人替他多操一点心,况且,都督一向最在乎就是他大哥和他侄子,我是有一点想投其所好,但大哥待人和善,难得能说上几句话,他将我视作家人,我也应当真诚相待。”
晚娘看着她认真温和的模样,轻声说道:“姑娘心善。”
姜辞闻言一笑,并未回应,而是走到衣架边,取下早前选好的那块藏青云纹布。她捏着布料的边角,若有所思地看向灯火摇曳的案几。
“晚娘,你说,都督会喜欢什么样的护符?”
她眼神落在布料上,脑中却浮现起白日市集上见过的各色平安符。圆形、方形、带流苏的、绣字的……样式纷繁,却也没一样能让她觉得这就是他会喜欢的。
晚娘想了想,忽地低声道:“姑娘前些日子不是叫奴婢收拾屋子?那时奴婢在柜子深处发现一个老虎枕头,看着像是孩童用的,颜色旧了,有些地方都开线了,怕是……已经放了十来年往上了。”
姜辞闻言一怔,随即起身走到那柜子前,轻轻打开。果然在角落里,看到了那个老虎枕。枕面颜色已褪,绣线也有些散开,但那对虎眼圆滚滚的,神态仍旧憨气可爱,仿佛仍带着一个孩子残留的欢喜。
她将它轻轻合回原位,对晚娘轻声说:“那我就做一个老虎头的,可好?”
晚娘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暖意:“好极了,都督定会喜欢的。”
姜辞便在案上铺纸,研墨,起稿。她先画了一只虎头,线条流畅,神态威而不怒,带着几分稚趣。又按着纸样裁布,缝制。一针一线,不急不躁。
晚娘替她换了灯芯,添了油。窗外月光淡落,时光流转如水。
一夜未歇。
天将破晓时,姜辞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动了动脖颈,低声问:“晚娘,可打听到都督哪日出征了?”
晚娘将披风拿去晾好,回道:“听府里人说,是三日后启程。”
姜辞轻轻应了一声:“好。”
姜辞唤晚娘端着托盘,将亲手绣好的披风整整齐齐铺好,准备送去大哥院中。她方才迈出院门,便在门口与正要出门去督军署的姬阳撞了个正着。
姬阳余光扫见托盘上的布料,步子一顿,低声对越白嘀咕:“你看,那绣着的披风,分明是做给我的。”
他唇角压不住地微微翘起,带着几分倨傲走上前。
姜辞止步,盈盈一礼:“见过都督。”
姬阳站得笔直,双手叉腰,心中已默认接下来的情节应是她羞涩地将披风递来,甚至会替他披上。他等着。
可谁知姜辞行完礼,便转身欲走,毫无停留之意。
姬阳脸色一僵,低声唤住她:“姜辞,你这是要去哪儿?”
姜辞脚步一顿,回眸温声答道:“哦,前些日子才知道是大哥生辰将过。我未能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便绣了一件披风,想着他常出入院外,或许能用得上。”
姬阳一愣,脸色沉了两分,仿佛被谁结结实实扇了一巴掌。他盯着那件披风,又问了一遍:“这是……给我大哥的?”
姜辞一脸坦然:“对啊。”
姬阳眼角抽了抽,负手而立,语气冰冷:“给大哥也罢。这种花纹一看就是他那种人喜欢的,花里胡哨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屑与酸意。
话落,他大袖一甩,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越白在旁偷瞥了主公一眼,见他脸色已沉成铁灰,不敢吭声,只默默加快了脚步。
清晨薄光微启,院中竹影婆娑。
姜辞携晚娘缓步踏入姬栩所居的东厢院落,未进屋,便站定在庭前候见。
屋中,姬栩刚洗漱毕,听闻下人来报“二夫人来了”,动作顿了一瞬。
他转身整了整衣襟,理好发带,指节掸去衣袖细褶,抬眼问身旁小厮:“我这样……可还得体?”
小厮笑着回道:“大公子本就仪容端方,丰都女子个个都为之倾倒,如今更是精神清朗。”
姬栩微笑着点了点头,推门而出。
院中,姜辞见他出来,盈盈一礼,柔声道:“大哥,打扰了。前些日子才得知您的生辰已过,未能备礼,实在挂怀。赶制了这一件披风,聊表寸心,权作补赠。”
她朝晚娘使了个眼色,晚娘便将托盘上的披风呈上。披风以上好墨蓝纹织就,边角一丝不苟,暗纹如波,针脚平稳细致,分明是极用心之作。
姬栩见状微怔,眸中悄然浮上一丝惊喜。他本欲唤人接过,却忽地转眸看向姜辞,眼含笑意,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轻柔:
“你替我披上罢,我试试看。”
姜辞微怔,眉梢轻动,似是下意识想要推辞,他却已温声续道,语调里染上几分劝哄般的轻缓:
“你亲手绣的心意,我很欣喜,再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何必如此生分,若弟妹当我只是外人,那我便叫百阳来。”
说罢,还特意顿了顿,声音低柔,仿佛带着某种委屈似的分寸拿捏,恰到好处地让人无法拒绝。
姜辞抬眼看他,终是点了点头,伸手取过披风,轻轻为他披上,手指抚平领口褶皱,动作温和轻柔。
姬栩低眸凝望着她垂落的睫羽,那一瞬,仿佛有微光自死寂中透出,竟悄然泛起一丝暖意。
正此时,沈如安提着一个精致食盒踏入院中。
她脚步未停,却在看清那一幕时倏然僵住,庭中竹影间,姜辞正替姬栩披衣,而姬栩低首配合,面带微笑,温和专注,仿佛整座院落只余他们二人。
沈如安握着食盒柄的指节顿时绷紧,盒柄险些要被她生生捏断。但她很快恢复神色,嘴角挤出一抹笑,盈盈走近。
“二表嫂手巧,女红竟如此出众,这披风的颜色与花纹,倒是衬得子叙表哥极好。”
姜辞闻声立刻松开了披风边角,向后退了半步。姬栩却自然地接过披风边缘,自己系好,语气平稳回道:“是,我很喜欢。”
他转而看向沈如安,眉眼温和:“表妹一早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沈如安笑意未减,声音却略带轻颤:“是啊,想着给表哥送些早膳,怕你病中乏味,便亲自熬了杏仁羹。”
姬栩略皱了皱眉,轻声说道:“这种事交给下人便是,你一个待嫁的姑娘,总往男子院中走动,终究不太妥当。”
沈如安闻言轻哼一声,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语气里带着一丝娇嗔与不以为然:
“哼,我倒听子叙表哥说,二表嫂是一家人,不必生分,怎么轮到我这个表妹,反倒生分起来了?”
她说着,似不经意地瞥了姜辞一眼,唇边笑意俏皮中带着点儿撒娇的意味:“小时候你、我、还有二表哥,不还是挤在一张床上睡过么?如今倒要将我当外人了?”
姬栩面上略显尴尬,忙开口缓和气氛:“我不是这个意思……先别说这些了,你既然熬了羹汤,不如坐下,一起吃点。”
沈如安顺势将食盒放在案上,眼波一转,又温声挽留:“二表嫂想必也还未用早膳,不如也坐下同用吧?尝尝我熬的杏仁羹,味道很清润。”
她一边说着,一边含笑看向姜辞,眼眸如鹿,神情乖巧温顺。
姜辞却只是淡淡一笑,语气温和而得体: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