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言引疑心
二婶容氏是杜衡心中敬重的长辈之一。
她与祖母、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
犹记得那年父亲故去月余整个杜府依旧沉浸在悲伤哀痛之中。身为杜府独子的他必须撑起府中一应事务。不日他便收到来自左佥都御史的一份帖子还有对方下人的婉转之言:“咱家小姐将于二月后完婚杜大人曾于数年前的订亲宴上允诺来贺老爷特差小的送上一份请帖。”
杜衡接下帖子便让账房去查父亲是否有过此未清账目可却因只是口头允诺账册上一无所获杜衡一时没了主意。
官场上对礼数极为看重哪怕只是口头之约也被视为君子千金之诺绝不能忽视。况且他守孝三年过后还要继续科考之路不能因为父亲故去便让杜府落了个“人已故言无信”的名声。
于是他决定依诺随礼可是随多少随什么又没了把握。无奈之下只好又命账房翻找以往送礼账目以作参考。
焦头烂额之际常年隐于偏院的二婶遣人将他唤出书房。见到他后便将一信一纸交予他的手中。
“左佥都御史送贴一事我已听说。记得几年前你二叔曾同你父亲一同赴宴。所幸你二叔惯写日志我翻查一番果真寻到他记下了你父亲席间允诺之事。我托了容家的故旧询问问明了左佥都御史千金的婚事及各家所赠贺仪。我虽不知你父亲当初如何允诺只好照着他人贺仪与平日账面所记拟了一份清单请你过目。”
二婶当时神色从容言语凿凿让他顿时便稳下心来他不由得感激喊了声二婶。而容氏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衡哥儿你做得很好。近日因家中变故混乱在所难免。二婶也是杜府的人
说罢便转身离去。
母亲与祖母双双因哀伤病倒可当年的他哪怕是人人口中称赞的解元郎却也何尝不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二婶坚定的背影给了他不可言说的力量至此在他的心中便对这位不常现身的二婶多了一份敬重。
于是当看到李嬷嬷如此怠慢二婶家的亲戚时他忍不住提醒了母亲一句。
程氏听得儿子如此说话心中一怔只是面上却没表露什么。杜衡是从她肚里爬出来的他是何品性她最清楚不过。
若论杜府上下谁最看重规矩非杜衡莫属这一点他肖极了他的父亲。
只是就凭远远的一瞥儿子竟能生出让她敲打李嬷嬷之意她的心中还是生出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一丝疑惑。
故而,当杜衡前脚去向老太太请安时,她后脚就命人把李嬷嬷叫了进来。
“太太,您找我?
李嬷嬷一进屋,便瞧见程氏眉头紧锁。于是,她忙瞟了一眼立于程氏身侧的雪鸢,雪鸢见状,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李嬷嬷遂觉不妙,她原就是程氏的陪嫁丫鬟。程氏一颦一笑,是喜是怒,她常常能摸个**分准。眼下情状,她心中暗忖不是个好兆头。于是,便更加低眉顺眼,主动走至程氏身后,给她捏起了肩。
“今儿个,你是怎么见的容家那个丫头?
程氏的问询声慢悠悠地飘进了她的耳朵里。
李嬷嬷一听,有些莫名,前儿个不是才刚回禀过吗?怎的又问?
心中拿不准,只好一句一句重又认真回道:“奴婢今晨派了老刘去渡口接的这位苏姑娘,算了算时辰,便在角门候着了。车一到角门,苏姑娘便自行下了车,奴婢与她寒暄了几句,就将您的话传了给她。奴婢见她未有异议,遂让人把她带去二太太那里。
程氏细细思量,不紧不慢地继续问道:“谁让你在角门等的?
李嬷嬷心中一跳,难道是怪她待客不周?可是,来者只是一名无关痛痒的二太太的亲戚啊?
李嬷嬷心思活络,眼珠子那么一转,便想好了说辞,只见她忙笑道:“公子昨夜未归,奴婢想着若是这位表小姐与公子在正门处撞见就不好了,故而让老刘将人带至角门。
“如今公子也大了,又一心备考,奴婢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二太太觉得奴婢怠慢了表小姐,奴婢这就去偏院给她们赔礼去。
李嬷嬷不愧从小就伺候在程氏身边,知道程氏自老爷去世以后,心中便只有少爷的前程。果然,在她一番解释之后,程氏便没让她继续站在身后揉肩,而是把她唤至身前,温和地说道:“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礼数还要周全一些。二太太独居惯了,自是不会在意,但毕竟人家姑娘初来乍到,莫让人误会咱们杜府眼高于顶。
“是,太太教训的是。
李嬷嬷自然就坡下驴,二话不说便应承下来。
似乎是想起什么,程氏又问道:“那苏姑娘长得如何?
李嬷嬷也不是没个眼力见儿的,只是今日接待个人,也未拿什么好处,却无端端惹了身腥。心中自是有些不顺,于是暗生一计,偷摸使了个坏,说道:“得亏奴婢在角门处接的这位苏姑娘。
“哦?
一句话便使得程氏挑眉倾听。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太太还记得当年二爷是怎么个不愿意娶的二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