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悲欢难两全
“多亏陛下动作快”,散朝后,苻洹边走边与苻洵小声议论,“再晚些时日,别说隽儿,就连我也压不住那些人。”
苻洵笑了笑没说话,沈绍宗头痛地嘟囔:“登基典礼后,我就听一帮文官私下在引经据典,想论一论皇太子和小公主谁是嫡系正统。”
其实,那些人论的是,元旻和苻洵这二人,一个是原配,一个是共同打天下的皇夫,谁更配担当中宫。
“这世上的正统,若无拳头和能耐作保,全是空谈”,苻洹摇摇头,“大雍能兵不血刃立国,皇太子功不可没,若因私情废长立幼、才会寒了功臣之心。才十四岁就有如此手段魄力……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他突然顿住脚步,只见回廊尽头,一人静静伫立,正是他们方才谈论的承祎。
十四岁少年,满脸与年龄不符的老成持重,待沈绍宗和苻洵离去后,对苻洹躬身长揖:“晚辈有一事,想与武安王商议。”
“议一议,能否让晚辈成为武安王的东床快婿?”
正月十八,皇太子奏请咸宁帝,从苻洹膝下几女中选一位与自己订婚,待二人成年册为储妃。
咸宁帝首肯之后,褚承祎在朱雀门外指洛川起誓,大雍此后世世代代的帝王,将同时流着褚、元、苻三姓血脉。因立储、册皇夫等大事在朝中掀起的波澜,迅速消弭无痕。
.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长济渠与长流川交汇处,春冰消融不久,寒凉和温热的水流无声融合,在波面蒸起淡淡烟霭。
东方刚显出鱼肚白,渔夫和艄公穿上轻薄春衫,打着哈欠推开房门,只见一艘古拙朗阔的楼船停在西陵渡。
先下船的是二十来人,一身黑色短打,踩在跳板上没发出一丝声响。随后是两女两男一少年,走在前的一男一女看起来三十多岁,容貌甚美,周身却笼着一层凛冽之气,令人不敢直视。
木城山绿树长青,顺谷底小径走到深处,霜白梨花浮在新绿之上,像山巅将融未融的积雪。舜英指了指近处刀片一样的山崖,对苻洵说:“他就在那,崖上有个山洞,平时都是桑珠给他送饭。”
苻洵抬头注视半晌,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足走向崖底。
舜英带着其他人,踏上梨林小径,走到树荫下那块熟悉的方石下,让承赟和姜娥守在此处,单独带承祎走向花荫深处。
承赟看二人背影消失,才悄声嘀咕:“怪不得冯太后那样骄傲的性子,被圈禁了还能撑着不寻短见。如此大事、能瞒这样久,陛下的嘴比六叔还严实。”
“放前几年是大事,现在不算了”,姜娥露出一丝凉薄笑意,“三年前他即便伤了残了,只要让天下人知晓他还活着,露一露面、说几句话,冯太后必会有所顾忌,三军也不会军心大乱,朔北和东原道何至于此?”
承赟垂眸思索半晌,苦笑着摇头:“四叔这人太要强、太追求完美,成于此也败于此。如今大势已定,他也算求仁得仁,只是不知太子那性子,又说出什么好话来。”
“祖母燕啄王孙,父子俩还有什么好说的?”姜娥唇角笑意愈发讥诮,“确实求仁得仁,如今天下已没有将士和百姓需要他拯救了,他爱躲哪儿躲哪儿。”
承赟喟然长叹:“四叔也很不容易,他经历的那些事放一般人身上,不疯也要去半条命。”
“这些年,谁又过得容易了?”姜娥冷笑,“不说龙骧军和三郡二州,只说陛下和太子这些年,哪个不比他……”
林中传来轻快的谈话声,姜娥忙止住话头,姨甥齐齐在路边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吾皇万岁!”
只见舜英挽着一名红裙女子、身后跟着个男孩,红裙女子生得娇俏、眼瞳清澈透亮,边走边上下打量舜英、叽叽喳喳说话。
“你额头这两道疤怎么回事?很疼吧,十字疤诶……是不是冯栩害的!”
舜英懊恼地摸了摸额心伤疤,其他疤都淡化得差不多,唯独额心这个十字……隔着半丈就能看到。
桑珠也心疼地伸手去摸,愤愤骂了句:“真是个疯子!”
舜英笑着摇头:“用花钿遮住就成。”
“花钿好看,妆容也好看,不是说以前不好看……是瞧着不太一样了”,她满眼赞赏上下打量,“以前更娇美,现在瞧着更威风了!”
舜英走到承赟旁边,轻声说了句“免礼”,姜娥与承赟恭生拜谢后,站起身来。
桑珠更讶异:“你不当王后了,他们还向你下跪?”
叶儿悠悠插嘴:“额吉,你都不看官府公文吗?年节时候西陵城到处都贴着,姑姑现在可是中原最大的王。”
“你?王?”桑珠惊愕地睁大双眼,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算是吧”,舜英从容地笑笑,认真盯着她双目,“冯梨,你愿不愿意回到北宛,也成为大草原的王?”
桑珠难以置信地问:“我?”
舜英反问:“你也姓冯,怎么就不能作大草原的王?”
桑珠迟疑道:“可我是女人。”
“女人怎么了?我不一样是女人?”舜英脸上绽出沉静笑容,眼神坚毅,“凭什么称王称帝只能是男人的特权?”
不等桑珠回过神,她转身看向苍苍皇天、绵亘远山,缓慢地一字一字道:“千年前,大翊开国之君寥天率七千羽民渡海而来,再以自身血肉献祭天地、使子民有容身之地,却只有凰羽寺那面石壁记得她的功绩,史书只写她是高祖元穹之妻,再含糊其辞称一声‘女王’。”
“自她以后,大翊王族世代姓‘元’,虽民风开放、女子也可出将入相,轮到宗庙承祧却仍优先男子,除非五服之内实在寻不到能凑合的男子,才会看一看出类拔萃的公主,他们称继位公主为‘女王’。”
她神情讥诮反问:“为什么只有女王,没有男王?”
姜娥心神一凛,沉声道:“因为世人皆认定,王,理所当然应该是男子。”
舜英又反问:“为什么世人皆认定,王,应当是男子?”
姜娥心领神会,娓娓道:“因为生育子嗣,男人不费吹灰之力,女子却要承受十月怀妊之苦、再去鬼门关走一遭,就连寥天陛下也不能幸免。”
她眼中透出悲哀:“女子因生育而孱弱,因孱弱而举不动刀兵,若要像男子那般那般征战沙场,受三军拥护爱戴,需要付出成千上万倍代价。可军队才是力量的根本,一国之君若只会下棋布局、无力掀桌,便会时刻被多方势力束缚裹挟。”
她顿了顿,轻嗤:“那些享受女子的牺牲和付出,去稳固江山的男子,再反过来向世人宣告,女子本弱,最高只能位及宰辅,无法承担江山社稷之重!”
舜英将目光从姜娥身边移开,再回到桑珠身上,声音逐渐坚定:“可是,总有人幸运些、努力些,愿意付出更大代价、承受更多磨练,可以走出妇姑勃谿的内宅,走到风起云涌的朝堂,走向八方军营、千里边疆,如崔夫人、姜夫人、云司农……她们若得机缘登临九五,较之历代男王,又差在哪里?”
桑珠听得很认真,眼睛发着亮、薄唇紧抿,沉思良久。
舜英眼神恢复坚定温柔:“冯梨,你可愿一试?”
桑珠想了很久,目光慢慢变得决然:“跟着你,我愿意去试试!”
她拉起叶儿,学着方才姜娥和承赟的样子,稽首行礼:“北宛十七王女冯梨、二王子冯叶,愿效命吾皇!”
下午,西陵渡的行人三五成群,零零散散各自叙话。
冯梨带着叶儿向元旻辞行后,先行走向楼船,承祎目送叶儿背影,勾了勾唇角:“无心插柳柳成荫,多谢父王悉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