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准备扩建学堂
林小满与沈青山从镇上回来时,暮色已然笼罩了整个清河村。二人在石凳坐下,身旁石桌上,一套古朴雅致的茶具静静摆放,壶中茶水早已没了热气,茶香却依旧悠悠萦绕,弥漫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间。
回想起自林小满清醒以来,已然过去了大半年时光。这期间的种种经历,桩桩件件,皆似一场奇妙非凡的梦境。想他刚在林家老屋子醒来的时候,家中拮据到连抓药的钱都凑不齐,境况窘迫。可如今呢,看着积攒下来的那一大堆银子,林小满不禁 “噗呲”一声,笑出了声。
他抬眸望向沈青山,眼中满是笑意,说道:“青山哥,我突然觉着,咱们俩还挺有能耐的。”
沈青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宠溺的笑容,抬手轻轻揉了揉林小满的头发,温声道:“这可都是小满你的功劳。若不是你出谋划策,咱们哪能有如今这般局面。”
林小满摆了摆手,哈哈笑道:“青山哥,你可别把功劳都往我身上揽。若没有你们忙前忙后,四处奔波,咱们的生意也难有起色。之前一门心思只顾着忙,忙得脚不沾地,如今稍作停歇,才惊觉原来咱们已然这般富足了。”
沈青山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已然微凉的茶水,缓缓说道:“是啊,这一路走来,属实不易。”
正说着,王氏从屋内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厨娘,两人手中稳稳地端着几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饭菜的香气瞬间在庭院中弥漫开来,勾得人腹中馋虫直动。
“你们俩呀,一回来就顾着聊天,饭菜都快凉了。”王氏笑着说道,将饭菜一一摆放在石桌上。只见那盘中有色泽诱人的红烧肉,肥瘦相间,在暮色中泛着油亮的光泽;还有翠绿的青菜,清炒得恰到好处,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增;另有一大碗香气扑鼻的鸡汤,正 “咕噜咕噜”冒着泡,显然是厨娘精心熬制许久。
此时,王铁柱扶着怀孕七个月的崔三娘缓缓走了过来。崔三娘的肚子高高隆起,她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顺手帮着王氏摆放碗筷。王铁柱爽朗地笑道:“满哥儿,青山,今天又忙了一天吧。”
众人围坐在一起,在一旁看着他两吃饭,一边聊着天。
待他们吃完饭,小青小翠把东西都撤下去收拾好,小山也把灯笼都点了起来,亮堂堂的。
林小满率先开口,神色认真且坚定:“娘,铁柱哥,三娘,我与青山哥如今手头宽裕了些,便想着为村里做些事。咱村的学堂,由于太多外村的人想送孩子过来学习,如今实在有些狭小,孩子们挤在那局促的空间里读书,实在不易。我琢磨着把学堂扩建一番,给孩子们置一处宽敞明亮好地方。”
王氏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满哥儿,你这想法好啊。咱村子若要兴旺发达,孩子们的学问可千万不能落下。唯有读书明理,方能为村子的未来撑起一片天。只是这扩建学堂,可得花费不少银钱,你和青山可考虑周全了?”
林小满笑着应道:“娘,我和青山哥仔细盘算过了。如今咱们家底也厚实了,这钱花在孩子们身上,那是再值当不过。”
王铁柱挠了挠头,那宽厚的手掌在头顶摩挲,脸上露出憨厚朴实的笑容:“满哥儿,你和青山有这心思,那可真是再好不过。咱们肯定全力支持,往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咱有力气,能帮着搬搬抬抬,出份力。”
崔三娘声音清脆悦耳:“是啊,这学堂扩建了,村里的娃娃们可就有福了。往后说不定能出好些个有学问、有本事的人呢。我的娃儿以后也要沾小满哥儿的光了。只是这学堂扩建,得找个好地方,可不能委屈了孩子们。”
林小满点头道:“三娘说得在理,我和青山哥也想着这事呢,得寻一处宽敞又安静的地儿。”
沈青山接着说道:“如今村里有李秀才和他的好友为孩子们启蒙,可若想培育出能考取童生的苗子,光这些还远远不够。现在李秀才已经挑出了一些有些天赋的孩子,教导他们考童生的相关知识,但是他们精力有限,教不了多少。”
林小满听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青山哥,这事儿可不能耽搁。咱们得想法子给这些孩子找更多的老师,不能让他们的天赋白白浪费了。”
沈青山点了点头,道:“我也正这么想。只是这周边村子,有学问能教书的人本就不多,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找。”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林小满突然眼前一亮:“青山哥,咱们能不能找安河世子打听打听?说不定县里的书院里有学识渊博的先生愿意来咱们村授课,哪怕只是偶尔来指导指导也好。”
沈青山想了想,说:“好,我明儿个就去信问一问。”
“辛苦青山哥了。”
商议已定,众人决定先去林村长家,与他商讨学堂扩建的具体事宜。第二日清晨,一行几人,沿着蜿蜒的村道徐徐前行。一路上,微风轻拂着路边的花草,发出沙沙的声响。路边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煞是好看。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林村长家。
林村长听闻来意,原本平和的眼中瞬间闪过惊喜,那眼神仿若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般明亮:“你们二人有此等想法,实乃村子之幸!这学堂确实该扩建了,如今孩子们求知欲强,每日都盼着能在宽敞的学舍里读书学习,可地方实在太小,委屈了孩子们。只是这工程浩大,不知你们可有具体想法?”他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将众人迎进屋内,高声喊道:“老二媳妇,快上茶。”
“哎,马上。”里屋传来清脆的应答声。
林小满笑着说:“林叔,我们还想着在学堂里增设学手艺的课室,让有兴趣的小孩乃至大人都能去学。木工、女红、厨艺之类的,多一门手艺,往后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嘛。”
林村长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都因笑意而舒展开来:“这主意妙啊!咱们村子要发展,光靠读书,可不够。有了这些手艺,大家生活更有盼头,也能给村子带来更多生机。这是这师傅要去哪里寻?”
沈青山应道:“林叔,您说得对。我们也正发愁这事儿呢,还得麻烦您帮忙留意着,若有合适的人,可得告诉我们。”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学堂的地点、大小等细节展开热烈讨论。
林村长道:“依老夫之见,学堂选址当在村中心之处,如此,四方孩童往来皆便。”
林小满沉思片刻后说道:“林叔所言极是,只是村中心之地,如今多为房舍,若要辟出足够之地营建学堂,恐需费些周折。”
王铁柱挠了挠头,憨声说道:“要不咱把村东头那片荒地利用起来?地方宽敞,且离水源不远,日后师生用水也方便。”
众人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沈青山目光远眺,看向村东头的方向,缓缓说道:“铁柱哥这主意倒是可行,只是那荒地地势略低,每逢雨季,怕是容易积水,还需仔细考量排水之法。”
谈及学堂规模大小,崔三娘也忍不住插言:“如今村里孩童众多,还有外村想来求学的,这学堂可不能建得太小。至少得有几间宽敞的学舍,供孩子们读书学习。”
王氏在一旁点头赞同:“三娘说得在理,另外,还得有先生们的休憩之处,可不能委屈了教书的先生们。”
林小满接过话茬:“若要营建学堂,这用料可得讲究。咱得用结实耐用的木材、砖石,确保学堂坚固安稳,能用上好些年。不仅用料要讲究,这工匠的手艺也得精湛。咱们得寻那些经验丰富、手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