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明帝国日报》之妙
乾清宫书房内,檀香袅袅。朱由校端坐御案后,手中一份墨香犹存的《大明帝国日报》翻动有声。他目光专注,时而颔首,最终将报纸轻轻放下,看向侍立一旁、被赐名“朱宣”的系统官员。
自从上次午门逼宫那件事情发生之后,他就一直有办理报纸的想法,但是苦于人手不足,幸亏后面系统升级,他才从翰林院中训练的系统官员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通外交宣传之才,专门负责此事,筹划多时,才有今日之功。
“朱爱卿,”朱由校唇角微扬,带着赞许,“干得不错。此报甚合朕意。”
朱宣躬身,难掩对皇帝想法的叹服:“全赖陛下圣明指点!臣等依陛下之策,将报纸分设数版:
《政策篇》:专司刊布朝廷最新政令,务求清晰明了。
《民俗故事篇》:采录市井趣闻、乡野传说,贴近百姓生活。
《广告宣传栏》:此版尤为新奇!此次认购版面的商家,如‘瑞福祥’绸缎庄、‘同仁堂’药铺,皆言生意火爆,直言‘挣麻了’!此法既能充盈报费,又能惠及商贾,一举两得!”
《英雄事迹》与《军人专栏》:彰表忠勇,提振士气。此次头版便详述了辽东边军血战建虏、力保孤城的壮举,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警钟长鸣》:此版专为震慑宵小,弘扬正气而设!揭露各地查实的贪官污吏劣迹!详述其如何巧取豪夺、盘剥百姓、中饱私囊!并附其最终下场——抄家问斩、流放充军!以儆效尤!让天下官吏知,朝廷法眼如炬,天网恢恢!
同时刊载清官廉吏、忠义之士的事迹!表彰其清廉自守、勤政爱民、拒腐防变、保境安民之功!树正气,立标杆,彰显朝廷赏罚分明,激浊扬清之决心!
朱由校放下报纸,目光深远:“此‘日报’,非过往刻板邸报!它将是我大明朝廷的新喉舌,直抵民心之利器!”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宫墙外隐约可见的市井烟火,声音沉稳而有力:
“朕要它,两年之内,遍布两京一十三省的所有140府、193州!两年后,大明的1138个县,亦需有驻点发行,无远弗届!”
朱宣凝神静听,被陛下的布局震撼,同时也感觉到此任务的艰巨。
朱由校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破局的锐光:
“我大明疆域虽有**之巨,然多少百姓,一生困于方寸之地,甚至连自己的县城都未去过,对县城之外的一切一无所知?过着所谓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日子!”
“他们不知府城风貌,更遑论国家大政!国家规定的赋税几何?全凭胥吏一张嘴!层层加码,盘剥无度,百姓蒙在鼓里,只道是‘皇粮国税’本该如此!”
他猛地一拍案几,声调陡然拔高:“此报,便是破此困局之利器!它要将朝廷的声音,越过重重关山,穿透士绅把持的乡野壁垒,直达田间地头!让政令之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让他们都给朕明白,他们所谓的‘皇权不下乡’的破规矩,在朕这里再也不好使了!”
“此报其用有五,务必谨记:
讲实事:政令改革,非为扰民,实为惠民!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讲清朝廷是为了打击豪强隐田,均平赋税,减轻良民负担才为何清丈田亩;是为了保障商路,维护公平,造福升斗小民才新建市坊巡检。让他们明白,朝廷之策,与他们息息相关,是护佑而非盘剥!
辟谣言:针砭时弊,须以事实为基!对混淆视听、妖言惑众、恶意中伤国之栋梁者,必须即时、有力、以铁证辩驳揭露!正本清源,绝不让谬种流传!朕的大明,绝不能让英雄忠臣流血又流泪!
明是非:大彰忠义,边关将士浴血、田野农夫躬耕、工坊匠人创新——凡有益国家、有功黎庶者,皆当褒扬!用这些鲜活事例告诉天下,何为真‘士子精神’!打破那等空谈误国、尸位素餐之辈的虚伪面具!
通下情:设‘民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