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幕后之人(5)【加更】【庆祝破300收~】
两日后。
乔知遥早早便来到了实录馆,去到了馆藏案库馆。
乔知遥位于案库馆的西偏厅内,身前摊开的是三年来所有调署准文的誊录副本。
这些副本皆为实录馆内部存底,并不涉政务流转,仅作流程备案。
凡实录馆正员官,有撰稿或复核之需,皆可查阅。
乔知遥昨日以“草案结语落款遗缺,需佐证比照”为由,写了份调阅往年馆藏的申请条文,请调馆藏调署准文三年全录。
这是乔知遥第二次以“落款残缺”为引。
但这次却与上次她主动设的那道引子又有所不同。
那一次,她挑明卷名,列名年份,笔杆所向直指熙七年的调卷属官,也是父亲出事前,最后一批他尚在位时的礼部吏员。
今日者一纸申请,看似仍是因“落款残缺”需佐证,却不再指向具体年卷,只查验旧年同类调署的流程。
从而绕开了会引人注意的既有门道,只从流程本身下手。
乔知遥翻开第一册副本,逐一检索抄录编号、调阅年份、草案名称、起止日期、批复机关与最终签注。
她将那些枯燥且高度重复的案卷,一一还原成一条条流程轨迹,试图从中勾勒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缺口与人为转折之处。
但查阅进度远比她预想中还要缓慢。
第二册翻了一半,仍未有丝毫收获。
每一条流程都合规无误,调署理由中规中矩,批复意见无甚异处。
但乔知遥却丝毫不显急躁,手中翻页的节奏始终平稳。
她十分清楚,这种查阅,最忌心浮气躁。
越是急切,就越容易被纷繁的案卷迷了眼。
若她沉不住气,便注定无法找到那些藏在“正常”案卷下的缝隙。
一整个上午,乔知遥都坐在案库馆那张靠东窗的小案前,未曾起过身。
直至手中的副本翻过第五册,她才轻轻揉了揉脖颈,抬臂舒展了下僵硬酸痛的肩背,起身走到厅外稍作歇息。
馆前廊下静极了。
乔知遥刚迈出案库馆,便有一阵风掠过,带着凉意拂过她的肌肤,但却不再彻骨。
乔知遥站在廊下,目光在掠过院中那株榆叶梅时,忽而一顿。
那株榆叶梅,枝头竟已冒出几点细小的红蕾,虽还未舒展,却已带着几分磅礴欲发的生意。
乔知遥有些怔然地站在原地,望着那株榆叶梅。
原来已然要入春了。
距离自己那日跪于枢密院阶下,调文被顾之晏取走,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了。
那时候她刚回雍都,认为只要循着蛛丝马迹,总有查明真相的一日。
可越往下查,越觉扑朔迷离。
那些本该有迹可循的线索,一个接一个在层层叠叠的案卷中消失无踪。
太多旧名被无声抹去,太多档案被重抄改写。
即使她曾在实录馆与诰录署的副录中,查探出几处异处,但那终究只是副录,可以为她提供接下来的方向,却无法成为最后的凭证。
真正能撼动乔家案定论的,只有最初那份原本。
而更多她翻过的副录与抄件,都太过“干净”。
乔知遥觉得自己像是被困入了一间,被人反复打扫过的屋子,窗明几净,四壁无尘。
而她只能执拗地在这角落缝隙里,寻找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污迹”。
乔知遥抬眸望向案库馆上方的天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顾之晏。
不知他那边,是否有所进展了?
念头方起,便被乔知遥强行按下。
脑海中一瞬掠过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思绪险些向另一个方向滑去。
乔知遥缓缓吐出一口气,将那缕尚未滋长开的纷乱,重新压回心底。
她最后望了眼那株含苞的榆叶梅,便转身重新回到了案库馆中。
乔知遥一直查到当日酉时末刻,馆中钟声响起,她才意识到已至下馆时辰。
负责案库馆的馆役前来清点借阅,乔知遥只得停下手中翻阅的文卷,将其一一理好,交与馆役。
她翻检完了整整十二册,却始终未能从中,找到哪怕一处破绽或异常。
乔知遥却并不气馁。
线索埋得愈深,那么便愈有价值。
乔知遥站起身,目光扫过馆中密密麻麻的层层卷柜。
那些卷册如同层层浪潮,将旧年往事,卷回海底深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