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青禁客
再次来到刑部大狱,许革音心境却是完全不同了。
这次是直接先见了许泮林。
许泮林与许士济并不关在一处,旁边的牢房都空着,足音回荡不绝。
到牢房门口的时候正见许泮林就着墙顶的半扇小窗漏进来的光写东西。大约视物仍有些困难,他的头埋得有些低,脊背都佝偻着。
狱卒从腰间扯下来的一大串钥匙在翻找的动作间哗哗作响,许革音掀开厚重的黑色斗篷帽子,窗缝里泻下来的光束将她的脸映得有些苍白。
等狱卒开了门退避,许革音往前走两步,微微压低声音唤声“哥哥”,语气里仍有些抑制不住的颤抖,开门见山道:“你既说动父亲走了科举,母亲户籍的事情可有什么万全之策?”
许士济说好听点刚正,说难听点迂腐,不然也不会老老实实将此事按到许泮林长成,此事只可能是许泮林牵头。
许泮林掸着衣袍起身,闻言愣了一瞬 ,抬头看过去,很快又换上一贯的温和笑容问道:“他告诉你了?”
“我从别处知道的。”许革音想到此处更是来气,剜他一眼,眼角却隐隐泛红,“你们又打算瞒我到什么时候?”
许泮林很好脾气地颔首,道:“原先是有的。”
原先确实是有的。
拜入祝大郎门下之后经其引荐到左丞面前,父子两个对他很是欣赏,自然也愿意为其除去一些障碍。
摆脱户籍虽说是麻烦些,但也绝非没有空子可钻,于左丞更只是翻个掌心的事情,却不料这中间还生了变故。
——事情暴露到圣人眼皮子底下,再想全须全尾地金蝉脱壳是很困难的,况且那边此刻很有些避险的打算。
墙角有一道细微的吱吱声响,像是鼠虫。
此刻不是争执的时候,许革音便直言道:“户籍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去嘉兴府走动,只是此行怕有耽搁,若是赶不上审理,哥哥切记只说母亲是寄养在蒋府里的。”
她只是短短交代一句,许泮林便立刻想通她究竟想做什么,笑容微微往下落了些。
许革音自然不会迟钝到十几年的时间一点都没有怀疑过母亲的蒋姓身份,只是父子两人都觉得有父兄在上面顶着,自然不需要她徒然忧心,于是每每搪塞过去。
以至于她或许至今都还以为蒋氏原先是其母族那边过继到蒋府去的,其中虽有牵扯,到底是不至于连坐。
许泮林默了一瞬,没答这句,反倒很有些担心她盲目偏帮,引火烧身,于是坦白道:“母亲不是过继的。”
意思是说她即便去那边走动亲戚关系,也是万万行不通的。
其实若再专门去看卷宗,也该知道这一点。许革音显然并没有那般意外,哂道:“那又如何?”
“这本就是不虞之祸,只是冠了蒋姓,便是罪无……”
“阿煦,这里是诏狱。”许泮林骤然沉声喝止,为她的口不择言。
许革音一顿,视线偏开落到地上,声音放轻,却仍然执拗:“我不能看着你们赴死。”
许泮林看她半晌,骤然叹出一口气,问道:“他准你去?”
许革音点了点头,“嗯”一声,没说祝秉青只是松口肯她看卷宗,她还没提要去嘉兴府的事情。“我会尽快过去的。”
“哥哥,你为哪位大人做事?”
许泮林掸着衣袍起身,闻言愣了一瞬,抬头看过去,温和笑道:“阿煦这是什么意思?”
“户籍的事情若是真的,若非有高人相助,哥哥不会轻举妄动。”冷静下来思考其实也很说得通,“只是那位大人未必真有那么惜才,哥哥早些弃暗投明。”
许泮林一愣,若非此前他已经同祝秉青达成了合作,他几乎要以为她是祝秉青的说客。
朝廷里的高官又哪有一个蠢钝的,此前与左丞和大爷是与虎谋皮,同祝秉青也未必是真心托付。
正如他交给祝秉青的证词并不足以让他扳倒哪怕一个祝秉鹤,祝秉青对于他们父子的事情也未必就有在许革音面前言传的那么上心。
两个人各自沉默下来,等到狱卒再来催促,许革音才道了别往外走。
狱卒将牢门重新落锁,随后先一步走到前面领路。
先后两道足音蓦地只剩下一个,已经走出去两步的许革音倏然侧首道:“哥哥向来走一步看十步,你若是为我以身犯险,我不会原谅你。”
许泮林为人和善机敏,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办得漂亮,从前跟着徽商也是如鱼得水,从不曾有过入仕的抱负。像是从许士济从平江府里的朝会回来之后,许泮林才突然改变了主意。
——那次父亲同样带回来的消息是,邻里的陈大人升迁,竟是不曾知会过,便启程了。
“是为你,”许泮林在后面温声道,“但不全部为你。”
顶窗漏下来的光照亮她侧过来的半边脸颊,垂目下视的时候又在眼下盖出一小片阴翳。
许泮林盯着她看了片刻,道:“若不入仕,父亲百年之后你我无人荫蔽,日子又该怎么过下去?”
许革音道:“可从前你也曾说行行出状元。”
许泮林轻笑道:“若从商也能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昔日姓陈的怎么又会在求娶之后弃你于不顾?”
许革音辩驳道:“他们是因为升迁才……”
“阿煦太天真,”许泮林轻笑道,“是哥哥没用。”
光束里的微尘似乎随着呼吸跳动,吸进鼻子里的时候,许革音连五脏六腑都蒙上一层灰。
“不是的……”
“哥哥虽心急而大意,却没有做错。”许泮林道,“今日的阿煦,定然也能想通。”
若铤而走险入朝为官,自此之后,家族兴衰都在肩上,信义愚忠皆要排在一身官服之后。
许泮林如此,许革音亦然。
-
祝秉青不知道是真的忙着旁的事情无暇顾及,总之是格外开恩肯许革音翻看相关卷宗。
有这样的机会,许革音自然不能轻易放过。连熬了几个大夜,先将当年谋逆之后所受牵累株连的册子抄了一遍,也还记得将平江府和嘉兴府几十年来的走账再看一回。
看完了又灵光乍闪,想到两地此间的天灾拨款和建设事宜由谁领头或许也能看出来些蛛丝马迹,晌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