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雁门关
两人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又过了八日才赶到雁门关,彼时已是六月中旬。
苍茫的北国大地上,一轮圆月当空,清凌凌的月光洒满大地,远处连绵的山峦与雄伟的关隘在月光下更显冷硬。
苏青青看着远处的雄关,内心却没有半分壮阔豪情,唯有沉甸甸的压抑。
是近乡情更怯吗?
亦或是,某种莫名的恐惧?
雁门关在历朝历代都是兵家重地,盘查严密。两人不欲节外生枝,便寻了险峻小路,悄然绕过关隘,一路行至塞外。
立于高处四望,但见周遭一片苍茫,天地辽阔,群山沉默。
想在这无边无际的荒野中寻觅雁门关事件的发生地,难度想来很是不小。
但陆小凤显然并不这么认为。
只见陆小凤极目远眺,沉吟片刻,便对苏青青道:“你曾说,当年中原群豪是在此地伏击萧远山一家,其后萧远山悲愤跳崖。”
苏青青点头。
“既是伏击,必然要有险要地形;若要跳崖,则必有深谷绝壁。”陆小凤抬手指向远处一道山峦,“我看这雁门关附近,唯有那道山脊走势险峻,崖壁陡立,最为符合。”
苏青青再次点头,却又补充道:“或许……玄慈大师一行人不通兵法,并不能把地方选的那么精准,所以地形不一定会很险要。”
陆小凤笑了笑:“即便有所偏差,大致范围也应在那附近无疑。”
苏青青默然片刻,只有点头。
两人便向北而行。
苏青青脚步很慢,她已经隐隐有种不详的预感。
他们要寻找的,是一处兼具可供刻字的石壁、能够伏兵的掩体、以及足以令人殒命的悬崖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在这片苍茫大地上也并不常见。
两人奔波寻觅多时,最终只找到了一处最为吻合的所在。
然而,那处的石壁虽历经风霜,却光滑如镜,莫说大片遗言,连一道像样的刻痕也无。
“是了……定是雁门关事件还未发生,所以此地才能如此‘干净’,如此一来,我总算没有来晚。”
苏青青几乎想用这个念头来安慰自己。
但她已不敢再如此天真地期望。
自从踏入代州地界,她便留意到,此地的百姓皆称关外胡虏为“蒙古人”,而非“契丹人”。
一词之差,中间不知隔了多少朝代的更迭,多少英雄的传奇,这样清晰的认识,让她心底那点侥幸缓缓破灭。
苏青青站在悬崖边,举目向北眺望。
旷野的风卷起她的衣袂,带着塞外特有的粗砺和寒意。
也许那里很快会出现一辆小小的马车,马车上坐着探亲的萧远山一家,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也许还在唱契丹的民歌。
苏青青耳边仿佛已经有马车的车轮滚滚声,已经有塞外高亢的民歌在唱响。
“你要在这里等着吗?”陆小凤问。
“我恐怕一辈子也等不到,对不对?”苏青青的声音很轻,轻柔的声音很快被塞外的风声揉碎。
“你总该知道,北宋至今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苏青青沉默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浓重的悲哀如同滔天巨浪,瞬间淹没了她。
直到此刻,一种刻骨铭心的孤独感才后知后觉的涌上心头,将她彻底吞噬。
这个世界,不是生她养她的那个世界,也不是她熟悉的,有着既定故事轨迹的世界。
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自由的、却没有她丝毫归属的异乡。
她所有的坚持所有的追寻,此刻看来都像是一个巨大而荒诞的笑话。
陆小凤安静地站在她身旁,没有急于出言打扰这份沉重的寂静。
但他心中积攒的诸多疑问,已到了非问不可的地步。
陆小凤等了很久,见苏青青没有反应,才缓缓开口:“既然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一个叫乔峰的人,你自然也不必救他,如此岂不更好?”
苏青青张了张嘴,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半点声音。
她也说不出究竟哪里不好。
只是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