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七情试炼篇【其七】七国联军
永康十二年的秋雨来得格外迟,枯黄的草原上飘荡着烧焦的帐篷残骸。木泷权勒马立于黑水河畔,右颊的龙纹胎记在暮色中泛着暗铜色的光。河对岸,数以万计的难民正在搭建窝棚,炊烟在血色夕阳中扭曲如垂死挣扎的蛇。
"陛下,云中国又屠了三座归附我们的部落。"宇文拓单膝跪地,铁甲上还插着几支羽箭。这位兵部尚书如今亲自担任前锋大将,左臂的伤口用烧红的匕首烙过,散发出焦糊的血腥气。
除去叛乱的地区,尽管帝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木泷权想起三日前接到的奏报——江南新垦的百万亩良田迎来丰收,孩童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老农们捧着《田亩契》在祠堂里哭红了眼。而此刻眼前这些蜷缩在边境的难民,像极了当年被世家逼得卖儿鬻女的流民。
但周边王国与公国却是战事连绵不绝。河对岸突然传来凄厉的哭嚎,一队云中国骑兵正在难民堆里搜寻青壮。有个少年反抗,当即被长矛挑起来钉在枯树上,肠子流了一地。
成群的难民聚集在帝国边境,使得边境治安难度加剧。徐光年啐了口带血的唾沫:"这月已经是第七起越境抢劫了。"他腰间的北狄弯刀缺了个口子——是今早砍翻某个公国探子时崩的。
木子文决定进行彻底的中央集权,统一各个分封国。当夜的中军帐里,十二盏青铜灯树将新绘制的《四海全图》照得通明。木泷权用朱笔在云中国的位置画了个血红的叉,笔尖戳破了羊皮纸:"传旨,明日祭旗。"
他征战数年,号称天子。这个尊号是北境部落最先叫起来的——当年玄甲军踏平北狄王庭时,幸存的牧民看见木泷权右颊的龙纹在烽火中泛金光,当即跪地高呼"腾格里"(蒙语:天)。如今这个称呼已经传遍四海,连最桀骜的西域国王上表时都不得不尊一声"天可汗"。
统一战争还未开始,但统一的消息传遍了各个王国。永康十三年开春,最偏远的南诏国都城里,茶肆酒坊都在传说着帝国新式的"神火飞鸦"——那种绑着火药的铁鸟,能飞越城墙直坠王宫。有商人赌咒发誓说亲眼看见蜀地的官道上,连绵不断的粮车正往北运。
王国人人自危。三月三的上巳节,本该是诸国使节齐聚长安的日子,今年却只有几个西域小国的使臣敢来。他们带来的贡礼比往年丰厚十倍,于阗使臣甚至献上了传国的和田玉枕——据说能镇妖邪。
木子文派出使者安抚各个王国。鸿胪寺少卿郑元昭带着《安邦诏》出使云中国,诏书上明明白白写着:"凡归顺者,保其宗庙,全其子民"。为显诚意,使团连护卫都没带,只带了三十六名捧着《均田令》《科举制》的文吏。
但使者被一小国残忍杀害。当郑元昭的尸首被扔在边境时,随行文吏的头颅被做成了酒器,云中国王在宴会上用它们盛酒,还大笑着说什么"以颅为盏,方显男儿血性"。
杀使的下场:头悬北阙,即行诛灭,屠为九郡。木泷权接到噩耗时正在批阅《漕运新策》,朱笔"咔嚓"一声断成两截。龙纹胎记在这一刻完全舒展,竟发出淡淡的龙吟声。七皇子当即点了三万铁骑,工部连夜运来三百车新制的"火龙出水"——这是能连续发射二十四支火箭的恐怖杀器。
残溪东逝夕阳西下,当玄甲军抵达云中国边境时,草原上的野花正开到荼蘼。东一伙西一伍的同袍或低头饮马,或互相整理甲袢头盔。忽然山岗处突兀一声整军号角刹起,惊起群群栖鸦。
顷刻间只活在传言里的斥候和游击旋风般掠过侧翼扑向前锋。这些轻骑兵穿着特制的皮甲,马鞍两侧挂着能爆炸的铁葫芦。他们像一阵黑色的旋风卷过草原,所过之处哨塔纷纷化作火把。
有校尉业已上马提刀,喝令着本部向前方大旗涌去。重甲骑兵的推进如同地动山摇,新式的马蹄铁踏得碎石飞溅。突然,地平线上冒出密密麻麻的箭矢,像一场钢铁暴雨倾泻而下。
本来平静的草原瞬间卷起尘嚣。箭雨过后,云中国的重骑兵发起了冲锋。这些号称"铁浮屠"的精锐,人马皆披重甲,冲锋时如同移动的城墙。但他们没料到玄甲军阵中突然推出五十架"床子弩",特制的破甲箭能洞穿三层铁甲。
勒马抬头时眼前已全是一层层冰冷的矛尖和铁甲像一堵堵城墙,挤压着你仅有的视线。当两军前锋相撞的瞬间,骨裂声、金属交击声、惨叫声混成令人牙酸的巨响。宇文拓亲率的陌刀队像割麦子般放倒第一排敌军,鲜血很快浸透了干燥的草原。
只有似乎踏在胸口的马蹄声,炸响在耳畔隆隆的战鼓声告诉你,前军接敌……木泷权站在指挥车上,龙纹胎记泛着妖异的红光。他手中令旗突然下压,三百架"神火飞鸦"同时升空,拖着火尾扑向云中国的王旗大营。
爆炸声连绵不绝,火光中能看到人体被气浪掀上高空。当七皇子率领的铁鹞子冲破浓烟时,云中国王正被亲兵拖着往后逃。这位早上还在吹嘘"十战九胜"的君主,此刻王冠都不知道掉哪去了。
"陛下有令!"徐光年一箭射穿扛旗手的喉咙,"杀使者一人,屠城一座!"
随着这声怒吼,玄甲军阵中突然推出二十辆古怪的大车——这是工部最新研制的"毒火神炮",喷出的火焰能在水面上燃烧。当烈焰吞没云中国最后的重步兵方阵时,战场上空弥漫起烤肉的味道。
日落时分,云中国的王旗被七皇子亲手斩断。木泷权踏着血泥走进王帐,随手捡起地上镶满宝石的金杯——这正是用郑元昭头骨制成的酒器。龙纹胎记在这一刻灼痛难当,他猛地捏碎金杯,碎片深深扎进掌心。
"传旨。"鲜血顺着指缝滴在羊皮地图上,"云中国故地设北庭都护府,首任都护由......"他顿了顿,突然指向那个在战场上砍翻十七个敌军的年轻校尉,"就他了。"
当夜,三百颗云中国贵族的人头被挂在临时搭建的京观上,最顶端是国王那张因恐惧而扭曲的脸。草原的风吹过骷髅的眼窝,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时代奏响的哀歌。
永康十五年的春分,云岭关外的桃花开得正艳。木泷权勒马立于山脊,右颊的龙纹胎记在朝阳下泛着赤铜色的光。山下那座号称"永不陷落"的白石城,此刻正被三十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城墙上插着的王旗已经残破不堪,却仍在晨风中倔强地飘荡。
"陛下,又折了三个营。"宇文拓单膝跪地,铁甲上沾满血污。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此刻声音嘶哑,"城内连妇孺都上了城墙..."
一个将军围杀一个小国,小国久攻不下,全民皆兵。木泷权眯起眼睛,看见城垛间闪过一抹银光——那是个不过十岁的孩童,正费力地拉开比他身高还长的硬弓。箭矢歪歪斜斜地飞来,在帝王马前三尺处无力坠落。
"报——!"传令兵滚鞍下马,"东门突袭队全军覆没!守军把宫殿的梁木都拆了做滚石..."
最后杀入小国的京城时,残阳如血。当攻城锤终于撞开最后一道城门,玄甲军的铁骑看到的景象让最悍勇的战士都勒住了缰绳——皇帝拉着太子和皇后的手站在最前面,后面是其他皇子和公主,再往后是各级官员,最后是京城所有百姓。白发苍苍的老妪握着菜刀,稚气未脱的孩童举着削尖的木棍,每个人的眼神都如同淬火的钢。
发现皇族所有人身披铠甲。那位以文治著称的小国君主,此刻穿着祖传的青铜战甲,胸前还刻着"与城共存亡"的铭文。他手中的宝剑已经崩了口,却依然稳稳指向玄甲军的帅旗。
但是不论是皇家人员还是官员,以及百姓所有人都手持兵器。当第一排铁骑冲上来时,七十岁的丞相突然从袖中掏出火药罐,用最后的力气扑向马队。爆炸声震得城墙都在颤抖,血肉如雨点般砸在双方阵中。
但是还是没挡住大军。重甲步兵的陌刀如林推进,每一刀下去都带起蓬血雾。木泷权踏着尸山血海走进皇城时,龙纹胎记灼热得像是要烧穿面颊。
最后大军打入皇宫,宫殿已经拆没了。昔日金碧辉煌的殿宇只剩地基,汉白玉的台阶上散落着木屑和铁渣。宫殿的木质建筑全拆了制作箭矢,金属制造箭头和兵器。工部侍郎在废墟里找到半截龙椅——扶手已经被熔铸成了箭簇。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