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引文设局(4)
宋连平眉头簇起,似是在辨析记忆,缓声道:“那段时间属实混乱......那位兵部属官按理本不应接触卷宗,可他却被数位主事私下召见。”
乔知遥听至此处,眸光一凝,随即问道:“先生可还记得此人姓名,或其容貌特征?”
宋连平摇头,眉间浮现出一丝淡淡的歉意:“那时候我已经逐渐被排除于理事之外,许多事务不再过问,因此对他也知之甚少。”
说至此,宋连平顿了顿,似在努力从模糊的回忆中抽丝剥茧:“那人来去皆十分匆促,从不久留,我对他有印象,也实是因碰上了几次。”
“可我看到的,也大多只是侧脸,有时甚至只是个背影。”
乔知遥听罢,却未见半分气馁,只朝宋连平微微示意道谢,将宋连平对那人的描述,悄然记入心间。
宋连平垂目片刻,续道:“此外,我记得当时有一桩熙五年秋送入的赈边军备卷,本应属兵部与工部对调,却由礼部出面主审,署印下得极快,调卷路径也不清楚。”
乔知遥心头微震,莫不是熙五年秋赈卷?那么宋连平所言之人,会不会就是林庆之?乔知遥心头百转千回,表面却不动声色,只将手抵在膝上,静静听着。
宋连平叹息一声,目光微敛:“我当时疑过这事,但彼时人微言轻,后来乔大人事发,我也没机会再提起。”
“若非你今日前来,这辈子我都不会再翻这段旧忆了。”
乔知遥微抬眼眸,望着宋连平鬓边花白,神色沉敛的侧影,目光一瞬动了动。
宋连平自始至终都没有刻意引她往某个方向靠近。
他说记得些许,便只说他所记得的部分,细节处若有不足处,便坦然承认模糊。
不遮掩,不夸饰。
哪怕她一直在试探,宋连平也只是耐心陈述,从容受疑,不急着要一个信字。
乔知遥相信的,从来不是空口许诺,急于求信的“忠诚”。
而宋连平不退避的姿态,不期望被完全信任的沉默,正是她所寻求的无声却真实的细节。
那一瞬,乔知遥心中某一处迟迟未落的戒备终于松动了许多。
这位布衣度日,仕途落魄的老人,也许,确实是她父亲麾下,真正信服而不背叛的那类人。
不为洗白,不为争功,只因心里对父亲的那份敬重未曾熄灭。
乔知遥静了片刻,低声开口:“先生说的,我都完完本本记下了。”
声线平稳如常,却少了最后的几分警惕,多了几分几不克察的亲近与敬意。
宋连平偏过头来,望着乔知遥,眼中带着藏不住的欣慰。他年纪已老,清楚人心冷暖,更能敏锐感知到,何是放下心防。
宋连平缓缓点了点头,低声补了一句:“你既查这事,可记一个人名:赵泽彦。他现任吏部清吏司,任文选郎中。当年乔大人的诸多案卷,是经他手流转。”
“我老了,已无本事为乔大人翻案,若你真走上这条路,有一事你要记住:那条通道若真被重启,便已不是一人一事之权了。”
似是点到即止的警言,也似寄托于她肩上的昭雪心愿。
乔知遥没有言语,面上也无波澜,只是眼中透出一股凝定的光,她郑重地点了点头,带着不会回头的果决与坚定。
她目光落在宋连平面上,躬身一礼,郑重道:“先生今日所言,我已一一记下,倘若日后查至此处,定不负先生今日肺腑之言。”
宋连平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与欣赏,随即轻轻颔首:“乔姑娘,你若真能使这场冤屈拨乱反正,你父亲在天之灵......当慰。”
乔知遥望着牌匾上“文正馆”三字,沉声道:“若先生往后有事所托,皆可遣信至实录馆,晚辈定当竭尽全力,今日晚辈便不再叨扰先生,就此告辞。”
宋连平颔首,低低应了一声。乔知遥朝宋连平最后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去。
宋连平看着乔知遥逐渐远去的背影,半晌未动,待那身影彻底没入长街,他才回身入内。
天光渐亮,初升的日头洒在门前青石上,似乎悄然映照出了新日的微光。
两日后,实录馆。
案几之上堆着数卷旧录,乔知遥正执笔批注至半,忽有小吏送上一封素纸折信。
乔知遥放下笔,拆开来信,信上只寥寥数字:
“有事一叙。——宋连平”
乔知遥未有波澜,只将信收入袖中,提笔续批眼前案卷。
傍晚时分,乔知遥再至文正馆。门扉轻启,宋连平已候于室内。
二人略作寒暄,乔知遥落座不久,宋连平便开门见山:“前日一别后,我回屋又细细回忆了一番,忽觉还有一人忘记提起。”
宋连平抬眼,定定望着乔知遥,语气平缓,但说出的人名,却如一道惊雷落下:“林晟。”
话音刚落,乔知遥便有一瞬的凝滞。
乔知遥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唇角微微抿紧。
她的目光落在案上的茶盏上,似是定住了,却没有真正聚焦于其上。
她沉默了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声线比先前低了许多:“林晟?”
宋连平望着她,微微颔首:“正是他。”
他的语气平稳从容,仿佛正将记忆慢慢摊开:“你未见过林晟,我却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
宋连平说至此处,略微顿了顿,仿佛在缓缓拂开记忆的尘土:“乔姑娘,我向来不轻言忠奸。可若你见过林晟其人,或许......”
“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想过,那样的人,真会通敌叛国吗?”
乔知遥微敛神色,沉声问道:“先生何以为据?”
宋连平坐在案后,目光落在案旁那只已近熄灭的炭炉,仿若在借那一点残存的热气,为心中那些字句,寻一个恰当的出口。
“有年冬日,我随朝廷使团赴陇右,负责封赏军功及册礼仪节,林晟当时正巧驻守陇右。”
“临行前三日,赏功录册出了错,银数与军名对不上。”
“为不误封赏,我被迫留下,协同边军数将通宵核对账目。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21xs.xyz】